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65121" ["articleid"]=> string(7) "619695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9章" ["content"]=> string(3733) "
四阿哥胤禛无疑是其中收获最大的。他不仅将数据核算的方法用于协助内务府管理,甚至在一次康熙考较皇子们对地方政务的看法时,他竟能依据有限的邸报信息,结合地理知识与粗略的人口田亩数据,对某地可能的灾情风险做出了一番颇有见地的分析预测,虽然稚嫩,但其思路之清晰、依据之实在,令康熙大为惊讶,也让其他只知引经据典、空谈仁政的皇子相形见绌。
康熙看着这个日渐沉稳、思维缜密的儿子,再想到他那些同样在“澄心斋”受益不浅的兄弟,心中对青蕊的感激与倚重又深了一层。是她,为他的皇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向真实世界的窗户,培养了他们务实的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一日,康熙带来了一份令他颇为头疼的奏章。江南织造呈报,近年来民间对宽幅细布需求旺盛,虽有飞梭与多锭纺纱机提升效率,然蚕丝供应时有不继,价格波动剧烈,影响官营织造稳定,请示是否提高收购价或动用库银平抑。
“爱妃如何看待此事?”康熙将奏章递给青蕊,眉头微蹙,“提高收购价则增加成本,动用库银平抑则非长久之计,且易滋生弊端。”
青蕊仔细阅罢,沉吟片刻,并未直接回答,而是问道:“皇上可知,江南桑蚕之利,百姓为何时而踊跃,时而懈怠?蚕丝产量,除价格外,尚受哪些因素影响?”
康熙一怔,他习惯于从奏章和官员汇报中获取信息,却很少深入思考这些具体生产环节的细节。“爱妃的意思是?”
“臣妾以为,凡事欲求其解,需先探其源。”青蕊走到书案旁,铺开一张纸,一边画一边说,“蚕丝生产,首在桑叶。桑树生长,需适宜之土、水、光、肥,亦怕病虫害。其次在养蚕之法,温度、湿度、卫生条件,皆影响结茧质量与产量。若桑叶不足或品质不佳,蚕易病,茧便薄;若养蚕之法粗疏,则成活率低,出丝率亦低。价格固然能调节一二,但若根源问题不解决,单靠提价或补贴,如同扬汤止沸,事倍功半。”
她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简单的“桑-蚕-丝”生产流程图,并标注出可能影响产量的关键节点。“臣妾愚见,朝廷若欲稳定丝源,不应只盯着价格,更应着手提升桑蚕生产本身。或可令地方官员,择选适宜州县,设立‘桑蚕示范场’,优选桑苗,推广科学种植与养护之法;系统总结、推广行之有效的养蚕技艺;甚至研究如何防治常见蚕病。同时,可令织造局与重点产区签订长期契约,约定合理保护价,稳定蚕农预期。如此,从根源上提升产量与质量,方是长久稳定之道。”
她提出的“示范场”、“技术推广”、“契约种植”等概念,虽然在这个时代已有雏形,但如此系统性地将其与解决具体经济问题联系起来,并强调技术驱动和长期规划,仍是极具前瞻性的。
康熙听得目光炯炯,仿佛又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他一直被价格波动所困扰,却从未想过从生产端入手,通过提升技术和效率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瑞妃此策,高屋建瓴,直指核心!
“好!好一个‘探其源’!好一个‘长久稳定之道’!”康熙抚掌赞叹,连日来的困扰豁然开朗,“爱妃真乃朕之智囊!此策甚善!梁九功,即刻传朕口谕,召户部、工部及内务府相关官员议事,就按瑞妃所言,详议设立桑蚕示范场、推广养蚕新法之事!”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4378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