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65110" ["articleid"]=> string(7) "619695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2章" ["content"]=> string(3729) "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聚焦在青蕊身上。德嫔乌雅氏垂着眼睑,嘴角几不可察地弯起一抹得逞的弧度。
青蕊心中凛然,知道这是乌雅氏借太后身边人之手,发起的致命一击!她迅速镇定下来,脸上并未露出丝毫惊慌,反而向前一步,对着老嬷嬷和太后,用流利而恭敬的蒙语回道:“嬷嬷此言,折煞臣妾了。臣妾生于草原,长于毡帐,额吉的教诲、长生天的庇佑,时刻不敢或忘。宫中确有西洋器物,然臣妾视之,如同看待中原之丝绸瓷器,不过是世间万物之一类,借之以广见闻,探其理,取其长以补我之短,譬如那望远镜可望远观星,有助于认知天地,那自鸣钟可计时守辰,有助于规范起居。此乃格物致知之道,与信仰何干?”
她顿了顿,语气更加恳切:“我蒙古儿女,向来心胸开阔,善于学习。昔年先祖能弯弓射雕,驰骋万里,亦不曾拒绝与外界交易往来,学习他人之长。臣妾以为,坚守根本与博采众长,并非对立。供奉神佛,在于内心虔诚;探究物理,在于明辨真知。二者并行不悖,方能使我族裔,既不忘根脉,又能与时俱进,永葆生机。若因见识短浅,固步自封,反堕了先祖威名,那才是真正的不肖!”
她这一番话,铿锵有力,既表明了自己对蒙古传统的尊崇,又阐明了学习西洋技术的正当性与必要性,更将其提升到了关乎族群未来的高度。言辞恳切,逻辑清晰,尤其是最后那句“反堕了先祖威名”,更是直接戳中了在场所有蒙古出身妃嫔嬷嬷的心坎。
那老嬷嬷闻言,浑浊的老眼盯着青蕊看了半晌,见她目光澄澈,神态坦然,毫无心虚之态,紧绷的脸色渐渐缓和下来,最终缓缓点了点头,用蒙语低声道:“娘娘能作此想,不忘根本,甚好,甚好……”便不再言语。
太后一直闭目养神,此刻也微微睁眼,看了青蕊一眼,淡淡道:“瑞妃是个明白人。都散了吧。”
危机就此化解!
青蕊面色平静地行礼告退,仿佛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质问从未发生。但走出慈宁宫时,她能感觉到背后那几道如同淬了毒的目光,尤其是来自乌雅氏的。
回到承乾宫,其木格和德顺早已听闻风声,吓得脸色发白。
“主子!定是那起子小人构陷!”其木格气得眼圈发红。
德顺则更冷静些:“主子,今日之事凶险,幸得主子应对得当。只是……经此一事,怕是有人会更加忌恨。”
青蕊坐在窗边,端起微凉的茶水抿了一口,眼神冰冷。“我知道。”她淡淡道,“乌雅氏这是狗急跳墙了。她以为抓住我的出身和所用之物,便能置我于死地,却不知,皇上最厌烦的,便是这种固步自封、以华夷之见阻挠实务的论调。”
她猜得没错。康熙当晚便从梁九功那里得知了慈宁宫发生的一切。听闻乌雅氏竟借太后身边人发难,试图以“崇洋媚外”的罪名打压瑞妃,康熙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
“蠢货!”他低声斥了一句,不知是在骂那老嬷嬷,还是在骂幕后指使的乌雅氏。“瑞妃所言,才是正理!我大清欲图强盛,岂能闭目塞听?蒙古各部欲求发展,亦当如是!”
他对乌雅氏的观感,已然跌至谷底。此女心胸狭隘,手段卑劣,已不堪为皇子之母,更不配位居嫔位。只是眼下尚无确凿证据直接指认她,且需顾及六阿哥胤祚的颜面,不便立刻发作。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4378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