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65108" ["articleid"]=> string(7) "619695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1章" ["content"]=> string(3716) "
她刻意将范围限定在“内务府造办处”,将目的定义为“解决实际困难”、“提升效率”,避免触及“变更祖制”的敏感神经。
康熙闻言,沉吟片刻。他深知度量衡混乱带来的弊端,不仅在工匠制造,在田亩丈量、税收征收中亦是顽疾。只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改革阻力巨大。瑞妃此法,以点带面,从技术需求最迫切的内务府入手,倒是个稳妥的试探。
“爱妃此言,老臣谋国。”康熙点了点头,“便依你所言,先在造办处试行。梁九功,传朕口谕,着内务府营造司会同造办处,精选基准尺,制定几款常用工件的标准尺寸图样,报朕阅览。”
“嗻!”
旨意下达,内务府自然雷厉风行。此事虽小,却标志着一种新的、追求精确与规范的思维方式,开始在这个古老的帝国最顶端的制造部门悄然萌芽。青蕊知道,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但有了这个开端,未来推广更广泛的标准化,便有了依据和范本。
此事在朝堂并未引起太大波澜,毕竟只是内府杂务。但在永和宫德嫔乌雅氏听来,却又是另一番滋味。
“标准尺?统一规制?”乌雅氏捏着绣花针,指尖因用力而泛白,嘴角噙着一丝冰冷的讥讽,“她倒是会钻营!如今连工匠手里的尺子都要管了!下一步是不是要管到六部官员的顶戴花翎该如何戴了?!”
心腹宫女低声回道:“娘娘,听说皇上对此颇为赞许,认为此法能省工时,增效率。”
“效率?她眼里就只有效率!”乌雅氏猛地将针扎进绣绷,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皇上如今被她蛊惑,眼里看的、心里想的,都是这些奇技淫巧、工匠之事!何曾还记得我们这些遵循祖制、恪守妇德的旧人?!”
她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与恐慌。瑞妃的影响力,正以一种她无法理解、无法对抗的方式,渗透到各个角落。从农桑到织造,从矿冶到如今连尺子都要管,她仿佛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再这样下去,这后宫,还有她乌雅氏的立足之地吗?
“不能再坐以待毙了……”乌雅氏眼神阴鸷,喃喃自语,“必须找一个……一个她绝对无法辩驳,能让她永世不得翻身的错处……”
她苦思冥想,目光最终落在了承乾宫那与众不同的“格物斋”和那些来自西洋的物件上。一个恶毒的念头,如同毒蛇般悄然钻入她的脑海。
几日后的一个清晨,青蕊按例前往慈宁宫向皇太后(孝惠章皇后)请安。太后年事已高,平日深居简出,对后宫事务并不多问,但地位尊崇。妃嫔们循例问安,也不过是走个过场。
今日的气氛却有些微妙。青蕊敏锐地察觉到,几位太妃看她的眼神似乎带着些许异样,连太后身边一位资格极老、平日很少开口的蒙古出身的老嬷嬷,也多看了她几眼。
请安完毕,众人正欲告退,那位老嬷嬷却忽然用蒙语开口,声音苍老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问向青蕊:“瑞妃娘娘,老奴听闻,您宫中颇多西洋器物,甚少供奉我蒙古神佛,可是觉得我草原萨满之术,不及西洋奇技?”
此言一出,满殿皆静!
这个问题极其刁钻恶毒!直接质疑青蕊身为蒙古嫔妃的“根本”,暗指她数典忘祖,崇洋媚外!在这个极度重视祖宗家法、华夷之辨的时代,尤其是在看重出身的蒙古贵族面前,这个指控一旦坐实,足以让她身败名裂!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437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