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65106" ["articleid"]=> string(7) "619695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0章" ["content"]=> string(3736) "

这一日,秋高气爽,康熙与青蕊在承乾宫后院暖棚外散步,看着棚内依旧绿意盎然的瓜果,康熙忽然感叹:“爱妃,有时朕真觉得,你不像这深宫里的人。倒像是……嗯,像是古书里记载的那些,胸怀经纬、洞明世事的隐士高人。”

青蕊心中微动,知道这是康熙对她来历和知识体系的又一次试探。她抿唇一笑,语气带着几分恰到好处的自嘲与坦然:“皇上说笑了,臣妾哪里当得起‘高人’二字。不过是性子闷,不爱热闹,又恰好看杂书看多了些,便总爱胡思乱想。若说有什么不同,或许便是臣妾觉得,这世间道理,书本上写得,泥土里也长得,工匠手里也造得,处处皆可学问,便比别人多留心了那么一点点罢了。”

她再次将自己的“异常”归结于性格和爱好,合情合理,无懈可击。

康熙看着她被秋日阳光镀上一层金边的侧脸,听着她这番朴实无华却又蕴含哲理的话,心中最后那点疑虑也烟消云散。或许,这世间真有生而宿慧之人?又或者,是草原那片广阔天地,赋予了她不同于中原闺阁女子的眼界与心性?

无论如何,他已然确信,拥有瑞妃,是大清之幸,亦是他玄烨之幸。

他伸出手,轻轻握住了青蕊放在身侧的手,掌心温暖干燥。“朕希望你,永远保持这份‘胡思乱想’和‘留心’。”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这于朕,于这天下,都很重要。”

青蕊感受着他掌心的温度,抬头迎上他深邃而带着信任的目光,心中一片宁静。她知道,自己在这场无声的宫斗与漫长的布局中,又赢得了一场关键性的胜利。

借力打力,敲山震虎,她不仅化解了危机,更巩固了地位,加深了与康熙的羁绊。

秋意渐浓,承乾宫庭院中的银杏树叶片片金黄,如同撑开了一把华丽的巨伞。宫内,青蕊的生活依旧规律而充实。康熙那道褒奖她“功成不居”的旨意,如同在她周身镀上了一层无形的光环,使得前来拜见、示好的妃嫔命妇愈发多了起来,言语间无不透着小心翼翼的奉承与探究。青蕊皆以一贯的温和淡然处之,不亲不疏,维持着瑞妃应有的威仪与距离。

经过织机“靡费”风波,她行事愈发谨慎。所有涉及银钱物料往来的试验,皆由德顺亲自经手,账目清晰,并定期向康熙报备,不留任何话柄。她的精力,更多地投注在那些不直接涉及巨额花费,却能产生长远影响的事情上——比如,“标准化”理念的初步推行。

契机来自于内务府造办处的一次呈报。为量产改良后的型煤,需要制作一批统一的压模器械。然而工匠回禀,各处作坊使用的尺、寸、分标准略有差异,导致零件互换困难,组装耗时费力。

康熙对此颇感头疼,在一次来承乾宫用茶点时随口提及。青蕊心中一动,知道机会来了。

她并未直接提出建立国家标准的宏大构想,那太过惊世骇俗。而是以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务实口吻建议道:“皇上,既然造办处内部已有此困扰,何不先在其内部,选定一种最精准、最通用的尺规作为‘基准尺’?依此‘基准尺’复制出若干‘标准尺’,分发至各重要作坊,专用于关键器械的制造。同时,可规定一些常用零件,如螺丝、铆钉的几款标准尺寸,绘图存档。如此,至少在内务府体系内,可实现部分零件的互换与维修便利,也能提升些许效率。”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437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