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65092" ["articleid"]=> string(7) "619695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0章" ["content"]=> string(3742) "

初夏的承乾宫,草木葳蕤,暖棚撤去了厚重的覆盖,只留一层薄纱遮阳,内里各类瓜果蔬菜长势喜人,尤其是那几畦草莓,第二茬果实已然泛红,甜香诱人。青蕊的生活似乎进入了一种新的平衡。康熙的时常驾临,让她在宫中的地位愈发超然,连内务府那些惯会看人下菜碟的管事太监,如今见了承乾宫的人,也都陪着十二分的小心。

德嫔乌雅氏那边,自上次试探之后,暂时没了动静,仿佛那日的机锋从未发生过。但青蕊知道,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乌雅氏绝非轻易放弃之人,她只是在等待,等待一个能一击即中的机会。青蕊对此心知肚明,却并不慌乱。只要她不行差踏错,不主动涉足权争,牢牢占据“有功于社稷”的道德制高点,乌雅氏便难有实质性的作为。她的精力,更多地投注在如何将脑海中的知识,更稳妥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上。

煤矿安全与燃煤效率,依旧是她关注的重点。她不能直接给出矿井通风系统的详细图纸,也不能拿出成熟的型煤配方,但她可以继续“引导”。

四阿哥胤禛如今对格物致知愈发痴迷,几乎一有空便泡在承乾宫的“格物斋”里。青蕊便借着与他一起研究那改良煤炉的机会,将话题引向了“型煤”。

“四阿哥你看,”青蕊指着煤炉中燃烧的、形状不规则的煤块,“这些煤块大小不一,空隙分布不均,故而空气流通不畅,燃烧不尽,烟尘也大。若能将其粉碎,混合一定比例的粘土(增加粘合与耐烧性)和石灰(固硫,减少刺激性气体,她用了‘某种白色石粉’来指代),用水调和,压制成大小均匀、中间有孔(便于通风)的固定形状,比如……类似蜂巢的六角形,晾干后使用,或许燃烧会更充分,热量更足,烟尘也更少。”

她一边说,一边用粘土和少量炭粉,现场揉捏、压制了几个粗糙的、带有中心孔的六角形“型煤”模型,放在一旁晾晒。

胤禛拿起一个还未干透的型煤模型,仔细端详,眼中闪烁着思索的光芒:“娘娘是说,将其标准化,优化其与空气接触的方式?就像……就像军队列阵,整齐划一,方能发挥最大威力?”

“四阿哥比喻得极是。”青蕊赞许地点头,“万物皆有其理,寻得其理,加以利用,便可事半功倍。这只是个粗糙的想法,其中粘土与石粉的比例、压制的力道、孔洞的大小数量,都需反复试验,方能找到最佳组合。”

她没有给出具体数据,只是指明了方向和需要探索的变量。

胤禛如获至宝,立刻将这些想法和那几个粗糙的模型宝贝似的收了起来。“儿臣明白了!多谢娘娘指点!儿臣回去便寻些材料试试!”

看着胤禛兴冲冲离去的背影,青蕊知道,这颗“型煤”的种子,已经成功地种了下去。以胤禛的执着和造办处工匠的能力,摸索出可用的型煤配方和制作工艺,只是时间问题。

果然,不过半月,胤禛便再次来到承乾宫,这次他带来了几个烧制好的、看起来像模像样的型煤,以及一份记录着不同配比试验结果的简陋表格。

“娘娘您看!”胤禛难得地有些兴奋,“按您说的法子,试了几种配比,这个以七分石炭粉、两分粘土、一分石灰(他记住了这个名称)混合压制,孔洞如您所画的,烧起来果然火旺烟小,比散煤耐烧得多!只是这压制需得力大,手工难以量产。”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4377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