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64132" ["articleid"]=> string(7) "6196875" ["chaptername"]=> string(7) "第5章" ["content"]=> string(2520) "的纹路蜿蜒而下,在镜面凝结成一层薄薄的水雾。

我拧开冷水龙头,冰凉的水流溅在脸上,让混沌的思绪清醒了几分——这是我伪装“病情好转”的第三天,也是第一次真正看清,这所精神病院里的“正常”,从来都是一场精心编排的表演。

清晨的集体活动室还弥漫着消毒水和隔夜馒头混合的气味,老王已经端坐在长椅上,手里捧着那本翻得起了毛边的《精神卫生健康手册》。

他的朗读声抑扬顿挫,像极了小学课堂上背诵课文的优等生:“……接受治疗是康复的前提,服从管理是正常的表现,积极配合是回归社会的基础。”

每念完一段,他就会刻意停顿几秒,目光扫过巡视的护士,像在等待老师的表扬。

护士果然点了点头,把一杯温热的牛奶递到他面前,语气是难得的温和:“老王今天状态不错,继续保持。”

我坐在角落的阴影里,假装翻看一本旧杂志,眼角的余光却捕捉着活动室里的每一个细节。

小李蹲在地上,用手指在瓷砖缝里反复画着圈,嘴里念念有词:“要听话,要乖,不能反驳……”他的动作机械而僵硬,仿佛被设定了程序的机器人。

三天前,我还见过他因为偷偷藏起药物被护士训斥,当时他嘶吼着“这药会让我变傻”,被两个保安拖进了隔离室。

可现在,他脸上挂着近乎谄媚的笑容,只要护士走过,就会立刻举起手:“护士姐姐,我今天吃药很乖!”

这就是精神病院里的生存法则:伪装成他们期待的样子,就能获得额外的“福利”——一杯牛奶,一次在院子里散步的机会,或者仅仅是少一次冰冷的呵斥。

而那些坚持真实的人,要么被贴上“病情顽固”的标签,要么被强行拖进隔离室,接受更“强效”的治疗。

我起身走向洗漱台,路过浴室时,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

镜面的水雾被我用手掌擦出一块清晰的区域,里面映出一张陌生的脸——病号服穿得整整齐齐,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嘴角甚至还挂着一丝刻意练习过的、温和而顺从的微笑。

这是我为了“病情好转”精心打造的伪装,可当我看着镜中的自己,却突然感到一阵刺骨的寒意。

这张笑脸,和张医生办公室里挂着的宣传"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436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