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63769" ["articleid"]=> string(7) "6196858"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3章" ["content"]=> string(2584) "清澜像是受到了鼓励,又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摆弄着自己的衣角:“我……我就是瞎说的。

可能就是觉得,跟他说话的时候,如果多聊聊他感兴趣的东西,比如音乐啊,或者认可一下他的那些理念,他可能会觉得……更被理解?

就像……就像人都喜欢和自己相似、或者欣赏自己的人打交道吧?”

她将复杂的心理学原理——“相似性吸引原则”和“尊重需求理论”,用最朴素、最生活化的语言表达了出来,完美地隐藏在了“直觉”和“小女孩心思”的外壳之下。

顾承宇沉默了半晌,忽然拿起内部电话,接通了他的特助。

“把明天谈判的最终方案拿进来。

另外,帮我找一份关于勃拉姆斯音乐的、能让外行听懂的专业赏析资料,要快。”

挂断电话,他看向沈清澜,眼神复杂,最终化为一个淡淡的、带着赞许的笑意。

“你倒是给了我一个意想不到的角度。”

沈清澜脸上立刻浮现出被夸奖后的红晕和欣喜,像个考试蒙对了一道难题的孩子:“真的吗?

我能帮到你就太好了!”

第二天下午的谈判,顾承宇临出发前,沈清澜细心地替他整理领带,柔声说:“别太累,我等你回来。”

顾承宇看着她,忽然开口:“晚上想吃什么?

让厨房准备。”

这是一种罕见的、带着平等意味的询问,而非以往的指令式安排。

沈清澜心中冷笑,面上却绽放出受宠若惊的笑容:“你决定就好,你喜欢的我都喜欢。”

谈判的结果,在当晚顾承宇回到家中时,写在了他略显轻松的脸上。

他没有详谈过程,但沈清澜从他只言片语中得知,谈判异常顺利。

顾承宇在开场并没有急于切入正题,而是看似随意地聊起了古典音乐,提到了勃拉姆斯作品中的“矛盾与和谐”,并巧妙地将这种特质与两家公司合作可能产生的“化学效应”联系起来。

这一下,精准地击中了陈明的“痒处”。

后续的谈判,虽然依旧激烈,但氛围却从之前的对抗,转向了一种更像是“深入探讨”的模式。

最终达成的合作框架,超出了团队的预期。

“陈明最后说,”顾承宇松了松领带,语气带着一丝玩味,“顾总是个有深度的人,和您合作,很愉快。”

他说这话"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434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