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60470" ["articleid"]=> string(7) "6196239"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8章" ["content"]=> string(2576) "新生班车在崎岖的山路上颠簸了四个多小时,终于抵达了石泉村。

眼前的景象比我想象的还要艰苦:村子坐落在山坳里,房屋低矮破败,通往村里的主路是坑洼不平的土路,村民们穿着打补丁的衣服,脸上带着被生活磨砺出的麻木和沧桑。

村委会是一间漏风的土坯房,唯一的办公设备是一张掉漆的木桌和几把摇摇晃晃的椅子。

老支书石满仓,一位满脸皱纹、双手粗糙如树皮的老党员,接待了我。

他话不多,眼神里带着山里人特有的淳朴和一丝审视。

“何书记,咱这穷山沟,委屈你了。”

他给我倒了一碗浑浊的茶水。

“石支书,别这么说,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一起想办法,让村子好起来。”

我接过碗,没有犹豫喝了一大口,尽管有股土腥味。

安顿下来后,我没有急着开会、画蓝图,而是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揣着笔记本,挽起裤腿,跟着石支书翻山越岭,走遍了村里的每一户人家。

我坐在村民家的炕头上,听他们讲收成、讲困难、讲期盼;我下到田间地头,看他们种什么、怎么种;我爬到山上,查看林木和水源。

我了解到,石泉村土地贫瘠,主要作物是玉米和红薯,产量低,卖不上价。

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了,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和儿童,缺乏劳动力,也缺乏改变现状的信心和技术。

夜深人静,我在昏暗的灯光下整理走访笔记,思考着突破口。

直接给钱给物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必须找到一条适合石泉村自身条件的、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一次,我跟着石支书上山,发现山涧旁阴湿的坡地上,零星长着几株叶片肥厚的植物,开着淡紫色的小花。

石支书说这叫“七叶胆”,是老辈人传下来的草药,治咳嗽有点用,但没人当回事,满山都是。

我心里一动,想起在发改委时接触过中药材市场的信息。

我小心翼翼地挖了一株,连土包好,第二天坐车到市里的药材市场,找老师傅鉴定。

结果让我惊喜不已!

这根本不是普通的“七叶胆”,而是比较珍贵的“狭叶重楼”,是多种中成药的重要原料,市场收购价相当可观!

我立刻返回村里,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石支书和几位村委。

起初,他们将信将疑"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4188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