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59481" ["articleid"]=> string(7) "6196186" ["chaptername"]=> string(7) "第4章" ["content"]=> string(2592) "的目光锐利起来,“是谋杀。

一种高度心理操控下的、仪式化的谋杀。

凶手让他们在某种状态下,自己走向镜子,完成‘告别’的仪式。”

“催眠?”

王源立刻想到。

“比催眠更精准,更……侵入性。”

关博蹲下身,仔细观察着赵斌指尖触碰的那部手机,“林法医,解剖时,重点检查他们的神经系统,尤其是视觉皮层和负责情绪、自我认知的脑区。

还有血液,全面毒物筛查,寻找任何可能影响认知和行为的化学物质。”

他拿起证物袋里的手机:“这个号码,要立刻查。”

第四章:迷雾与线索接下来的48小时,江临市刑警大队灯火通明。

林凌的解剖结果提供了关键方向。

两名死者的死因均为急性心力衰竭,诱发原因是一种罕见的、合成类致幻剂与神经抑制剂的混合毒素。

这种毒素能引起强烈的现实解体感和人格解体感(感觉自我不真实或脱离自我),并伴有鲜明的视、听幻觉,尤其是强烈的“镜像幻觉”——即对镜中自我的认知产生严重扭曲。

“他们在死前,很可能真的‘看到’了镜中的自己在对自己笑,对自己说话。”

林凌在案情分析会上展示着病理报告,“毒素破坏了他们的现实检验能力,并极度放大了暗示性。

在这种状态下,外界一个简单的指令,就可能被他们当作必须执行的‘神谕’。”

王源那边,对两名死者社会关系的排查没有发现明显交集。

张雅是小学美术老师,性格温和;赵斌是IT公司程序员,内向寡言。

他们的生活轨迹如同平行线。

唯一可疑的是赵斌手机里那个未发送短信的号码,经过查询,是一个不记名的预付费卡,最后一次信号出现在城东的旧工业区,之后便再无踪迹。

关博则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面前摊开着两名死者的所有资料,以及现场照片。

他反复看着那两张带着诡异微笑的脸,看着镜子上的“再见”,和手机里的“晚安”。

他再次使用了“心理重构”。

黑暗中,他模拟着凶手的视角。

那不是一种宣泄的疯狂,而是一种冷静的、带着近乎科学探究般的操控欲。

凶手像是一个导演,精心布置舞台(现场)、选择演员(受害者)、使用特殊的“道具”(毒素)"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4137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