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57744"
["articleid"]=>
string(7) "6196041"
["chaptername"]=>
string(7) "第6章"
["content"]=>
string(2596) "在宿舍楼下的冷风里,感觉后背一阵发凉。
我突然意识到,这个所谓的“地狱小组作业”,可能从头到尾,都只是楚茵一个人的猎场。
而唐薇,就是那只蹦跶得最欢,死到临头还不自知的兔子。
4.“这是为了我们集体的荣誉”最终汇报那天,唐薇穿了一件名牌小洋裙,化着精致的全妆,容光焕发。
她站在讲台上,熟练地打开我们(或者说,楚茵)修改过的那份PPT,脸上是自信满满的微笑。
“各位老师,同学,下午好。
今天,由我代表我们小组,向大家展示我们的项目成果——《基于大数据的城市交通流量动态预测模型》。”
她的声音清亮,台风稳健,确实比楚茵更适合抛头露面。
我和楚茵坐在第一排。
我紧张得手心冒汗,不停地看楚茵。
她却异常淡定,甚至还从包里拿出一个小本子,开始记笔记,像个局外人。
唐薇的汇报很顺利。
她把我和楚茵熬了无数个通宵做出来的成果,用一种轻描淡写的语气,变成了她和李浩的功劳。
“……在项目初期,我和李浩同学经过反复的论证,最终确定了以XX算法为核心的技术路线……”“……在数据清洗阶段,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和我的团队(她特意加重了‘我的团队’这几个字)都一一克服了……”我听得拳头都硬了。
李浩坐在她旁边,一脸与有荣焉的表情,不停点头。
坐在评委席的张教授,我们的导师,露出了赞许的神情。
<一切,似乎都在朝着对唐薇最有利的方向发展。
汇报结束,进入提问环节。
张教授推了推眼镜,第一个发问:“唐薇同学,你们的这个模型非常出色。
我想问一下,在第四章提到的‘异常数据点过滤’部分,你们具体使用了哪种降噪算法?
为什么选择它,而不是传统的卡尔曼滤波?”
这个问题,非常专业,直击核心。
我心里咯噔一下。
这部分是楚茵负责的,她当时对比了三种算法,写了整整五页的论证报告。
别说唐薇,就连我,都只是一知半解。
唐薇脸上的笑容,僵住了。
“呃……这个……”她支支吾吾,眼神开始飘忽。
“这个算法,我们当时……主要是觉得它比较……新颖。”
她憋了半天,挤出"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4038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