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56322"
["articleid"]=>
string(7) "6195930"
["chaptername"]=>
string(7) "第7章"
["content"]=>
string(2550) "招风。
她们连续去了几天,生意一天比一天好,终于引来了眼红的人——小姑林红霞。
林红霞嫁在同村,丈夫在镇上农机站工作,自以为是体面人,一向看不起穷酸的二房。
看到林晚姐妹居然敢"投机倒把"还赚了钱,而且卖的东西比她之前在供销社看到的还好,她心里又酸又气,立刻颠颠地跑去了镇上的市管会(市场管理委员会)举报。
当两个戴着红袖章的市场管理员沉着脸走向林晚的摊位时,周围看热闹的人都替她们捏了把汗。
这年头,虽然政策有所松动,但被抓到"投机倒把",轻则没收罚款,重则游街批斗,名声就毁了。
林芳吓得小脸煞白,紧紧抓住姐姐的衣袖,都快哭出来了。
林晚心里也是一紧,但面上却强自镇定。
她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天,也提前做了准备。
空间里那个图书角,可不仅仅有小说,还有一些过期的报纸杂志,她特意找出了几份有相关政策报道的。
"你们是干什么的?
在这里卖东西有许可吗?
"一个面容严肃的管理员严厉地问。
林红霞跟在后面,一脸得意和刻薄:"同志,就是她们!
我举报!
她们搞资本主义尾巴,倒买倒卖!
东西来路不明!
"林晚不慌不忙地从怀里(实则是从空间里)掏出一张叠得整整齐齐的旧报纸——那是她提前找出来的,去年的一份《人民日报》,上面有一篇关于"放宽农村集市贸易,允许社员从事不影响集体生产的家庭副业"的报道。
她把报纸展开,指着那篇文章,声音清晰、不卑不亢地说:"两位同志,我们不是投机倒把。
报纸上都说了,国家允许社员在完成集体生产后,从事正当的家庭副业,互通有无,活跃农村经济。
我们卖的都是自家用不完的针头线脑和小零嘴,换点钱贴补家用,这应该符合政策吧?
难道我们社员看报纸,学习理解国家政策,响应号召,也有错?
"<她语气沉稳,眼神坦荡,还特意强调了"学习理解国家政策"。
那两个管理员愣了一下,接过报纸看了看日期和内容,又看了看林晚摊位上那些确实不值钱但很实用的小玩意儿,脸色缓和了不少。
这年头,一个农村姑娘能拿出《人民日报》讲政策,本"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3951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