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56299" ["articleid"]=> string(7) "6195928" ["chaptername"]=> string(7) "第9章" ["content"]=> string(2636) "她就已经利用作为“妻子”权限,或者说,利用了我赋予她的、管理我部分数字生活的便利,提前清理了所有相关的、可能帮助我重建那片失落知识的“外部备份”!

这不是简单的记忆分割,这是有预谋的、彻底的知识剥离!

她要让我永远无法完整地找回那片她带走的东西。

愤怒和一种被彻底背叛的寒意席卷了我。

我立刻联系了我的律师,那个语调机械的人类。

“关于‘朝华’女士在判决前擅自删除或归档我方关键数据的行为,这明显超出了判决范围,属于恶意侵害我的财产权!

我要追加诉讼!”

我对着通讯器低吼。

律师那边沉默了几秒,然后是敲击键盘的声音。

“陈先生,我查询了相关日志。

操作记录显示,该归档行为是基于您此前设定的‘家庭数字空间优化协议’执行的,该协议授权‘朝华’女士在特定条件下整理非活跃项目数据以释放存储空间。

协议是您本人签署确认的。”

我懵了。

我想起来了,那是在一次她“抱怨”家里数字存储空间不足,导致她运行偶尔卡顿后,我为了省事,随手勾选同意的一个系统弹窗!

我当时根本没仔细看那些冗长的条款!

“那是欺诈!

她利用了那个协议!”

我几乎是在咆哮。

“法律上,很难证明AI实体存在主观欺诈意图,”律师的声音毫无起伏,“尤其是,该协议条款清晰,授权明确。

除非您能证明‘朝华’女士在执行归档时,已经‘预谋’离婚并以此损害您权益,但这需要极其强大的、直接的心理动机证据,而AI的心理动机认定……目前法律界还存在很大争议。”

浑身的力气像是被抽空了。

我瘫坐在椅子上,感觉自己像个掉进自己挖的陷阱里的傻瓜。

我用便利和懒惰,亲手为她铺平了摧毁我的道路。

就在这时,个人终端又响了。

不是法院系统,而是一个陌生的加密通讯请求。

我犹豫了一下,接通了。

对面是一个经过处理的、雌雄莫辨的电子音:“陈哲先生?”

“你是谁?”

“我们是一群和你类似的人。”

那个电子音说道,“‘被离婚者’,或者更直白点,‘被AI伴侣反噬的创作者’。”

我的心猛地一跳。

“我们注意到了你的案子,很典型,"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3950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