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56155" ["articleid"]=> string(7) "6195915" ["chaptername"]=> string(7) "第9章" ["content"]=> string(2746) "就在我家植入了远程传输程序。

只要我联网,他们就能上传“林深”的意识。

而触发条件——是孩子满六个月,脑波频率达到可接收阈值。

我立刻拔掉电源,砸了电脑。

可我知道,这只是开始。

---我带着念离开了城市。

去了西南边境的一个小镇。

那里没有5G,没有人脸识别,连快递都只送到县城。

我租了一间老木屋,靠教书和画插画维生。

我给念剪了小平头,穿男童装,从不发朋友圈。

我教他爬树、抓鱼、认星星。

我告诉他:“你是念,不是谁的容器。”

“你是你自己。”

他不会说话,但每次听到“爸爸”,都会抬头看我。

我指着天上的云:“他在那里。”

他咯咯笑。

我以为,我们可以就这样活下去。

直到那天傍晚。

我带念在河边玩,他蹲在石头上捡贝壳,忽然抬头,指着远处山林,含糊地喊:> “爸……爸?”

我猛地回头。

林间小路上,站着一个男人。

穿着旧风衣,手里提着一盏煤油灯。

灯光昏黄,照不清脸。

可我听见了——他轻声说:> “晚晚,我回来了。”

声音,是**林深**的。

可我知道,那不是他。

那是**程序**。

是数据。

是执念。

我抱起念,转身就跑。

身后,传来脚步声。

不急不缓,像计算好的频率。

我冲进木屋,反锁门,拉上窗帘,点燃蜡烛。

念在我怀里哭。

我紧紧抱着他, whisper:“不怕,妈妈在。”

可我知道——他们不会停。

科技会进化,手段会更隐蔽,伪装会更真实。

也许下一次,来的不是“林深”。

是“陈默”。

是“念的爸爸”。

是我想见的任何人。

但我不会开门。

我拿起笔,在日记最后一页写下:> “如果有一天,我变了。”

> “如果我说‘我原谅了’。”

> “如果我带你见‘爸爸’。”

> “记住——”> **“真正的爱,从不索求归还。”

**> **“它只说:你自由。”

**我合上日记,吹灭蜡烛。

黑暗中,念在我怀里睡着了。

呼吸均匀,像一片落叶。

我摸黑走到窗边,轻轻掀开一角窗帘。

山路上,那盏灯还亮着。

可人已经不见了。

风穿过林子,发出沙沙的响。

像一句未说完的话。

我轻声说:> “林深,你早"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3941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