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55289" ["articleid"]=> string(7) "6195837"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0章" ["content"]=> string(2592) "铭的忘恩负义,林盛心中一股郁气难平。

或许,这沈砚真是他林家转运的契机?

“好!”

林盛最终一拍大腿,“爹就信你这一次!

银钱药材,爹来出!

但你要让他立下字据,并且,这些‘见解’,需得细细说与我知!”

林薇心中微松,第一步,成了。

带着林盛提供的银钱和药材,林薇回到了沈家。

沈砚服下对症的汤药,又有了充足的营养,身体恢复的速度惊人。

不过半月,他已能下床行走,虽然依旧清瘦,但那股病气已褪去大半,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内敛的锐气。

这期间,林薇凭借现代管理知识和对原身记忆的融合,开始悄悄梳理林家的产业账目,并借助回娘家探视的机会,向林盛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比如优化伙计的奖惩制度,调整部分货物的库存周期等。

起初林盛还不以为意,试行后却发现效率确有提升,成本也有所下降,对女儿更是刮目相看,愈发相信沈砚确有不凡,连带着对沈家的投入也更加大方。

沈砚则闭门苦读。

他拥有前世的记忆和学识,科考于他而言,并非难事。

但他需要的是一个合理的、循序渐进的“进步”过程。

他重新捡起四书五经,做的时文策论,既符合规范,又总能隐约透出几分超越同侪的格局与见识,让偶尔前来探视的学堂先生啧啧称奇。

同时,他通过林薇,开始有限度地向林盛传递一些关于朝廷政策风向的“预测”。

比如,暗示明年可能会加大对漕粮运输的考核,建议林家早做打点;又比如,提醒江南织造局可能会有人员变动,某些关系需要提前维系。

这些“预测”起初并未引起林盛足够重视,直到其中一两件在数月后陆续应验,林盛才真正惊出一身冷汗,对沈砚的信服达到了顶点。

他不再将沈砚仅仅视为一个有潜力的投资对象,而是开始以半师之礼相待,沈砚的一些建议,他几乎言听计从。

林家在这潜移默化的引导下,避开了几次不大不小的商业陷阱,甚至抓住机会,拓展了新的商路,家底愈发雄厚。

林盛对沈砚和林薇,几乎是有求必应。

转眼到了第二年秋闱。

沈砚入场前,林薇亲自替他整理考篮,低声道:“不必锋芒太露,中举即可。”

沈砚看她一眼,"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389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