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53419" ["articleid"]=> string(7) "6195593"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5章" ["content"]=> string(2534) "开手机里的实习生聊天记录,“上周有个实习生跟我说不敢拒加班,怕被穿小鞋——咱们总不能让他们还抱着忍忍就过去的想法吧?”

李姐翻手册的手顿了顿,突然指着“案例视频栏”:“这个……小张和老王的采访,真能放进去?

会不会太敏感了?”

“敏感才有用,”我把剪辑好的视频点开,屏幕里小张攥着病历本,声音还有点抖:“我以前觉得忍忍就过去了,结果住了院才知道,自己的权利得自己要。”

老王接着出镜,手里拿着标着“非职责范围”的工作单:“现在有了岗位说明书当护身符,再也不用替别人背锅了。”

视频最后,一行白字慢慢浮上来:你的劳动,值得被尊重——星耀传媒反 PUA 专项小组。

李姐看着屏幕,眼圈有点红,没再犹豫:“明天就上学习平台,跟制度文件同步推。”

当天下午三点,内部学习平台的通知弹出来时,我正在改专项小组的工作细则。

标题《新员工必修|职场权利第一课(专项小组首推模块)》下面,播放量跳得飞快,两小时就破了八百。

评论区里,有人发:“原来拒绝义务加班不算犯错?

以前总怕领导说我不拼。”

有人跟帖:“岗位说明书还能这么用?

明天就去系统里调我的!”

最火的一条是个应届生留的:“刚收到 offer,看到这个突然觉得踏实了——原来真的有公司会护着员工。”

我笑着回复那条应届生的评论:“放心,专项小组会盯着制度落地,有问题随时找举报通道。”

周五的全员大会上,大屏幕先放了《加班合规管理制度》的全文,接着跳转到行业警示名单的更新公告。

主持人的声音透过音响传出来:“经调查核实,原策划部总监李国强存在违规要求义务加班、篡改工作数据、打压员工等行为,现决定解除劳动合同,并同步至行业协会备案,五年内限制行业任职。”

台下有人小声议论:“他会不会申诉啊?

毕竟在行业里待了这么久。”

我坐在前排,回头说了句:“不会。

监察组的证据链比第九章咱们提交的还全,从考勤到录音,连他改数据的后台日志都调出来了——行业封杀是板上钉钉的事。”

说话时,我瞥见"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3794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