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53418"
["articleid"]=>
string(7) "6195593"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4章"
["content"]=>
string(2476) " 日前随工资发放,系统自动生成明细;3.匿名举报通道对接监察组,48 小时内必须反馈进度。
“这不是为了卡大家的活,是为了给大家托底,”我指着 PPT 里的“岗位说明书对照栏”,“以后再有人像李总监那样塞超额活,大家直接在系统里调岗位说明书——非职责范围的活,审批根本过不了。”
财务的张哥皱着眉翻文件:“这些证据链……比如加班记录跟考勤的对应,真能保证没问题?
别到时候又像以前那样被人钻空子。”
“您放心,”我把合规部的备案回执拍在桌上,“监察组已经把近半年的打卡记录、工作日志都核过了,小张、老王的案例都标了重点,以后所有举报都要附这两类证据,想造假都难。”
行政部的老周还在犹豫印发文件的时效:“三天内发全员,会不会太急了?
万一有部门提异议……”“再急也急不过新员工明天可能被逼的通宵,”我打断他,想起第九章里那个说“想拒加班又不敢”的实习生,“上周招聘组刚招了五个应届生,咱们总不能让他们刚入职就被年轻人要拼的话忽悠着义务加班吧?”
张总接过话头,语气没留余地:“就按三天内发,纳入各部门绩效考核。
谁拖了、谁卡流程,直接找我对接。”
老周他们终于没再反驳,纷纷在文件上签了字。
散会时,张总拍了拍我的肩:“专项小组的常设岗,下周就走流程——你牵头,没人有意见。”
我攥着签好字的文件,心里比第九章拒绝双倍薪资时更踏实——这才是我留下的意义:不是当什么“标杆”,是真能让后来的人不用再走我刚入职时的弯路。
走出会议室,我没回工位,直接往人力资源部走。
前台小姑娘见我抱着文件,笑着问:“苏姐,又来送培训材料呀?”
“这次不一样,”我把《职场反 PUA 手册》放在桌上,“要做成新员工的必修课,就叫职场权利第一课,跟专项小组的制度落地同步推。”
HR 李姐愣了愣,翻着手册里的“拒加班话术模板”“证据收集清单”:“这……算是正式的培训模块?
以前可没这么做过。”
“以前也没人像李总监那样明目张胆 PUA 啊,”我打"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379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