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53414"
["articleid"]=>
string(7) "6195593"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0章"
["content"]=>
string(2570) "屏、保存邮件,建立个人证据链;三级行动——向合规部申诉,附上材料打包发送,模板已内置。
我还把各地劳动仲裁电话整理进去,加上了申请书范文和取证指南。
文档权限设为“所有人可读可评”,发布前顺手转发到了临时小组群里。
下午两点,小张私聊我:“那个手册……我能转发给我表妹吗?
她下个月入职。”
我说:“随便转,越多越好。”
他又问:“如果用了这个,被人说不合群怎么办?”
我说:“合群的前提是平等。
压榨换不来团队精神,只会换来沉默的怨气。”
他没再回消息,但我看到他三分钟后点了文档的“建议修改”按钮,提了一条意见:能不能加个话术模板?
比如怎么拒绝领导又不显得冲?
我立刻采纳,新增一栏:温和但坚定的拒绝话术参考。
下班前十五分钟,我在群里发起投票:你最希望新制度解决哪个问题?
选项有四个:A.隐形加班(比如下班后微信布置任务)B.成果被抢(辛苦做的东西署别人名)C.不敢请假(怕影响考评或被穿小鞋)D.没人撑腰(想反抗但怕孤立)投票开启十分钟,参与率 76%。
结果出来:A 选项最高,其次是 B。
我把数据导出来,准备调整手册第二版。
周五五点二十分,我拉了个临时会议邀请,主题写着:我们怎么一起把规矩守住?
地点在小会议室,时间三十分钟。
小张来了,老王也来了,还有三个平时不吭声的同事。
我打开 PPT,第一页是那张三十七页报告的缩略图。
“这不是我一个人干的。”
我说,“是你们每一个人过去的加班记录、病假单、被改过的文档,拼成了这份证据。”
小张低头搓手:“我以前总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
高烧那天改 PPT,我以为熬过去就能被认可。”
他说完,没人接话,但气氛松了一些。
老王开口:“我也替人写过总结。
写了三年,一次署名都没有。
现在想想,真是傻。”
我点点头:“所以现在我们要做的,不是等下一个苏反反出现,而是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怎么保护自己。”
会议结束前,我把更新后的手册发给大家。
打印版一人一份。
群里自动改名:反"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3794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