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53410"
["articleid"]=>
string(7) "6195593"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6章"
["content"]=>
string(2566) "劳动法》。
我没回家。
在楼下便利店买了瓶水,坐了半小时。
脑子里过了一遍所有证据链——录音、截图、打卡记录、邮件时间戳,全都对得上。
第二天六点四十,我就到了公司。
比平时早四十分钟。
工位没人,整层楼安静得像考试前的教室。
我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查邮箱。
页面刷新。
收件箱跳出一条自动回执:“合规部已受理您的提交,案件编号:CY20240410-07。
处理进展将通过系统通知,请勿重复发送。”
抄送名单里,有张德顺的名字。
我截图,存进“总部介入记录”文件夹,命名“受理确认 _0410”。
心跳没乱,反而特别稳。
我知道,这局棋终于动了。
我从抽屉拿出昨晚打印好的材料,一共三十七页,用蓝色夹子装订好,封面写了一行字:**部门加班合规报告(仅供内部审查参考)**。
里面分四部分:一、强制加班与健康损害(小张的打卡记录+病历)二、成果侵占事实(老王的文档历史+邮件往来)三、数据篡改证据(我的录音+系统校验日志)四、制度依据汇总(对应条款+公司规章原文)每一页都贴了便利贴,标清楚来源和时间。
七点五十分,同事们陆续来了。
李国强八点十五准时出现,皮鞋擦得发亮,手里端着咖啡。
晨会开始,他站在投影前,笑容满面:“今天有个紧急任务,客户临时要求复盘一季度所有项目,五千字分析报告,下班前交。”
没人说话。
他扫了一圈,目光落在我身上:“苏反反,你新来,正好熟悉业务,主动承担一下?”
我站起来,打开自己电脑屏幕,共享到会议室大屏。
是《岗位说明书》第 3.2 条:“项目复盘由部门负责人主导,执行层提供数据支持。”
我又切到《员工绩效管理制度》第 5.2 条:“非本职工作需发起协作申请,并明确是否计入绩效考核或加班时长。”
我说:“如果这个任务要算加班,请走审批流程。
不走流程的话,我只能按正常工作量参与。”
办公室一片静。
有人低头看手机,有人假装整理文件。
李国强脸色变了两下,干笑一声:“当然是自愿协助嘛,谁说要强制了。”
他坐下,会议草"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379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