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53400" ["articleid"]=> string(7) "6195593" ["chaptername"]=> string(7) "第6章" ["content"]=> string(2694) "这句话就走了。

我打开电脑,调出公司 OA 系统里的《策划部岗位说明书》PDF。

翻到第三页:“初级策划岗职责:协助完成单品类市场调研基础资料收集,参与团队协作分析。”

“跨品类竞品整合报告:由项目负责人牵头,组织三人以上小组协同完成。”

我把这两段截图,打印出来,顺手拿上那堆文件,直接去他办公室。

他正在看手机。

我进门,把打印纸放在他桌上。

“李总监,这二十份报告覆盖三个品类,按制度属于跨品类整合任务,需要团队协作流程启动。”

“我个人独立完成可能影响输出质量,建议您拉个协作群,分配一下工作量。”

他脸色变了。

“你现在就开始讲条件了?”

“我不是讲条件。”

我说,“我是按公司规定办事。

任务我可以接,但得走正规分工流程。

不然出了问题,责任划分不清。”

他盯着我,半天没说话。

他知道我说的是实话。

制度白纸黑字写着,他没法否认。

要是强行让我一个人做,最后真出纰漏,他也要担管理责任。

沉默五秒后,他挥挥手:“行,你自己看着办,反正下班前我要看到结果。”

这是默认了。

我没争辩,转身回工位。

回到座位,我新建一个腾讯文档,标题写:《今日竞品报告协作清单——请认领》表格列清楚:编号、品牌、品类、数据源、预估耗时、状态。

然后在部门群里发链接,@所有人。

“各位同事,李总监安排了二十份竞品报告,时间紧,我一个人处理不过来。”

“现公开协作认领,谁擅长哪块可以先标一下,我统一汇总。”

没人回。

群里静得像死了一样。

三分钟后,老王发了个表情包:握手。

接着打字:“我看看。”

我立刻跟进,单独@他:“王哥,母婴类你之前做过 Q3 复盘,最熟。

能不能帮我看两份?

回头 Q2 投放数据我帮你整理。”

他没马上回。

我也不催。

五分钟后,他消息来了:“行吧,我拿三份。”

然后他的名字出现在文档里,编辑了三行,标注“处理中”。

有了第一个,第二个就容易了。

小张默默认领了一份美妆类。

另一个同事也悄悄加了一份快消。

七个人的部门,最后五个人动了手。

我负责剩下七份"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379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