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52816" ["articleid"]=> string(7) "619546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7章" ["content"]=> string(3978) "
反派:银元(大洋)
虽然金圆券被废除了,但市民们已经被纸币吓破了胆,对新发行的“人民券”也充满怀疑。
人们最信任的还是硬邦邦的“袁大头”、“孙小头” (银元)。
上海滩的投机商们(俗称 “银牛” )看准了这个心理,大肆炒作银元,操纵黑市汇率。
他们的老巢就在汉口路的证券大厦。
在短短十几天里,一块银元对人民币的黑市价格,从最初的几百元人民券被疯狂炒高。
胖婶还在跟李娇娇讲,这一年经历的恐怖事件。
“今年上半年吧,我们买菜都是战战兢兢的。”
“婆婆婶子小媳妇们,起床第1件事情,你猜是做什么?”
李娇娇摇头。
这个不好猜,有的人是先喝一杯水,有的人是先换衣服。
有的人是先上厕所。
胖婶儿一副指点迷津的样子:
“大家都是先去偷听黑市的接头电台。”
“因为物价每天不一样,市场上买卖双方经常有纠纷,就以黑市的播报电台为准,那广播电台里说是多少钱一斤猪肉,那就真的是多少钱。”
“哎哟喂,我告诉你,那个时候新政府标的价格,大家都不相信。”
李娇娇摇头。
这等于是在挑战新政府的金融主权嘛。
新政府当然不能容忍这种情况。
在劝告无效后,1949年6月10日上午,上演了经济史上著名的 “查封证券大厦” 行动。
公安干警便衣出动,包围了大厦。
彻底端掉了银元投机的大本营。
怪不得上个月,直接枪毙2000多投机倒把分子。
经历过这一切的家属院,婶子们小媳妇们,只会比那些男人更慌。
所以刚才她们才那么害怕。
现在提一个钱字,会让人联想到许多恐怖的事情而发抖。
李娇娇对胖婶儿笑:
“不用怕,不用怕,只要有组织在,这就是经济战。”
“不用真刀真枪。”
“打仗嘛,组织一定胜利。”
组织上用行政和军事手段,硬是为新中国发行的货币的流通扫清了障碍。从此,“人民券”才真正在上海站住了脚跟。
查封证券大厦稳住了货币,但没能立刻稳住物价。
1949年6月到7月的物价,像坐过山车一样。
6月上旬(解放初期):由于政权交替,市场停滞,物价相对平稳但处于高位。
6月10日之后:银元投机被打击,人民币地位巩固,物价曾短暂回落。
6月下旬至7月:新的问题出现了!货币稳住了,但物资短缺成了主要矛盾。
投机商们从炒银元转向炒 “两白一黑” (大米、棉纱和煤炭)。
于是,物价又开始了新一轮的上涨。
以粳米为例:
6月初:每石(约80公斤)约 6000元 人民币。
7月底:可能已经涨到 每石超过10000元 人民币。
为什么涨?
交通尚未完全恢复,农村的粮食运不进来;资本家囤积居奇;加上国民党飞机的“二六轰炸”,对上海电力造成威胁,影响了工业生产,加剧了恐慌。
所以,上海市民的感受是:
刚赶走了吸血的“银牛”,又来了囤米的“米虫”,日子依然紧巴巴。
胖婶儿并没有被李娇娇安慰到。
有些愁苦的说:
“我儿子发到的钱,上个月还能勉强买个粮食一家人吃,这个月就不够买粮食了。”
“张科长,为什么还不给我通过政审?”
她拉住李娇娇的手:
“我今天没有忍住脾气,又得罪他老娘,他会不会又给我小鞋穿啊?”
家里没粮,心里就慌。
李娇娇能理解这个好心的婶子。
看看那些人都跑掉了,只有这一个坚持下来帮她。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3768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