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52814" ["articleid"]=> string(7) "619546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5章" ["content"]=> string(4105) "
“我儿子说,去年,老蒋的经费开支太大。钞票就跟雪花一样印刷,我们老百姓也不懂这些,只知道拿到手里的钱,一天一天的不值钱。”
政府财政赤字严重,只能依靠疯狂印钞来弥补。
导致了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之一。
这一年发生了一件大事:
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推行“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试图取代已经崩溃的法币。
胖婶儿拍拍李娇娇的背:
“去年8月19日过后,就用金圆券替代法币了。”
“可是高露露又给你送法币赔偿你,难道这政策又有变化了吗?是不是张科长知道其中的内幕。提前把法币赔偿给你,这样可以大赚一笔呀。”
“毕竟以前的法币跟废纸一样了,搜罗搜罗还是能搜到一大堆的。”
“如果再次被政府取用,那高露露不是发财了吗?她知道这个消息。”
李娇娇叹一口气:
“这个我不清楚,我昨天才来的。”
胖婶儿说着自己的疑惑:
“你不要怪胖婶儿这么想,实在是上海的变化太大了。去年1月份到8月份变化巨大,人心惶惶。”
她告诉李娇娇,去年的物价。
去年分两个时期,法币时期:
这时法币已经接近废纸,面额动辄数百万、数千万。
1月初:
粳米1石(约80公斤):150万元法币
猪肉1斤:5-6万元法币
8月中旬(币制改革前夕):
粳米1石:近6000万元法币
猪肉1斤:近200万元法币
烧饼油条:10万元法币
在8个多月里,大米价格上涨了约40倍!
金圆券时期(8月-12月)
币制改革初期,政府实行“限价政策”,物价被强行冻结了不到两个月。
市场出现有价无市、囤积居奇的现象。
11月1日,限价政策失败,物价如脱缰野马,彻底失控。
8月19日(改革首日)官方限价:
粳米1石:20.9元金圆券 (约等于6270万法币)
猪肉1斤:0.72元金圆券
煤球1担:0.55元金圆券
11月中旬:
粳米1石:800元金圆券 (一个多月涨了38倍)
12月底:
粳米1石:超过1500元金圆券 (比8月涨了70多倍)
烧饼油条:每件10元金圆券 (8月时只值几分钱)
胖婶儿说起去年的恐怖状况,浑身都还发冷。
“你不怪刚才的那些婶儿跑了,她们现在估计惊惶不安呢。”
“咱们老百姓手里挣点钱不容易。”
“你说说,上个月开的工钱,下个月一文不值,是不是很吓人?那一大家子吃什么喝什么?”
“这是会死人的。”
“去年吧,多少人因为这些钱变来变去的,在市场上打架斗殴,去买东西问个价,给价不合适都会被打。”
普通工人,体力劳动者(如黄包车夫、码头工人、工厂普工):
月收入约 20 - 40元金圆券(按8月标准)。
生活状况:
在8月份,这勉强可以维持一个三口之家的最低生活(一石米20.9元)。但到11月,这笔钱连半石米都买不到了,生活陷入赤贫。
一般职员/小学教师/警察/底层公务员:
月收入约 40 - 100元金圆券(按8月标准)。
生活状况:属于城市中等偏下阶层。
在币制改革初期尚可温饱,但到年底,其实际购买力已与工人无异,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公务员和教师经常发起“争温饱”的罢教、罢工运动。
中级职员/中学教师/工程师/记者:
月收入约 100 - 300元金圆券。
生活状况:原本的中产阶级,在恶性通货膨胀下资产缩水严重,生活变得拮据,被称为“薪水阶级”,即领到的薪水瞬间变成废纸。
高级官员、大学教授、企业高管、资本家:
月收入可达 500元金圆券以上,上不封顶。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3768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