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44782" ["articleid"]=> string(7) "6194814" ["chaptername"]=> string(7) "第4章" ["content"]=> string(2552) "药方在西厢房第三个抽屉”“李叔,修鞋刀在杂货铺柜台下”“苏晓棠,绣帕在马灯底座里”……最后一页写着:“林阿妹,槐花谢时,灯自亮。”

她拆开马灯底座,里面果然藏着块绣帕,帕子上绣着两朵并蒂槐花,绣线是外婆最爱的靛蓝色。

林晚把绣帕贴在胸口,忽然听见身后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是住在老巷附近的张奶奶,张奶奶的爷爷当年是陈砚之的邻居。

“晚晚,你怎么在这儿?”

张奶奶的声音带着些惊讶,目光落在槐树上的照片上,“这……这不是陈先生和你外婆吗?

我爷爷说,当年陈先生冲进火海前,还喊着要把账本送回去。”

林晚把账本递给张奶奶,又指了指树洞里的怀表:“张奶奶,这是陈先生留下的,还有账本里记着的东西,我们一起找回来吧。”

张奶奶翻开账本,手指抚过那些泛黄的字迹,眼泪落了下来:“好,好啊,等了这么多年,终于能给乡亲们一个交代了。”

两人沿着账本上的记录,先去了王阿婆的后人家里。

王阿婆的孙女接过药方时,手都在抖:“我奶奶到走前都在说,当年陈先生为了帮她找药方,跑了三趟县城。”

接着是李叔的孙子,他捧着修鞋刀,红着眼眶说:“我爷爷总说,陈先生是个好人,可惜没能等到灯亮。”

最后,林晚把绣帕交给了苏晓棠的侄子。

老人已经八十多岁,接过绣帕时,突然跪坐在地上,朝着老巷的方向磕了三个头:“姑,陈先生,你们放心,我们都好好的,没忘了当年的约定。”

忙完这些时,天已经亮了。

林晚回到槐树下,把账本和怀表放回铁盒,又将那朵干花别在照片边缘。

她刚要起身,槐树上的马灯突然又亮了起来,暖黄的光落在她肩头,像有人在轻轻拍她的后背。

林晚抬头,看见巷口的路灯再次次第亮起,这次没有模糊的人影,只有槐树枝头的马灯在轻轻摇晃。

她摸出外婆的日记,翻开第一页,忽然发现空白处多了行字迹,是外婆的笔迹,却带着陈砚之的清亮:“晚晚,灯亮了,我们在等你。”

风卷着槐花香落在日记上,林晚忽然明白,外婆守了一辈子的等待,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执念。

那些被战火隔断的约定,那些没说"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358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