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44104"
["articleid"]=>
string(7) "619479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8章"
["content"]=>
string(2598) "们乱作一团的时候,小雨在情绪失控之下,无意中喊出了一句让我和律师都感到意外的话:“哥!
你别忘了!
我们当初还商量过,实在不行就让你和嫂子假离婚,先把财产转到你名下,你答应过会分我一半的!”
“假离婚规避财产分割”,这又是一个重磅炸弹。
在场的我,和躲在门外悄悄录音的老同学律师,都捕捉到了这个关键信息。
至此,所有的牌都已亮出。
我们决定,收网。
第二天,一篇名为《亲情枷锁下的畸形“扶助”:一个女人如何被算计,最终倒欠两套房》的深度报道,在几家主流网络媒体上同时发布。
报道中,我以化名出现,详细叙述了我的全部遭遇。
老同学律师提供的录音、聊天记录截图、以及经过模糊处理的协议文件,作为佐证,让整个故事的真实性无可辩驳。
文章一经发布,瞬间在网络上引爆。
网友的评论如同潮水般涌来,愤怒、同情、谴责……舆论的洪流,以前所未有的猛烈之势,冲向了那个曾经固若金汤的“家”。
小雨所在的公司迫于巨大的舆论压力,立刻成立了内部调查组,重新审查我被辞退以及小雨晋升的全过程。
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小雨的谎言不堪一击。
公司很快查明,她不仅存在履历造假、恶意举报同事等不正当竞争行为,还涉嫌窃取我的劳动成果。
在强大的舆论和确凿的法律证据双重压力下,警方和法院正式介入,对小林、小雨涉嫌诈骗及侵占财产的行为,展开了全面调查。
看着电视新闻里,记者们围堵在婆家门口的混乱场面,看着小林和小雨被传唤调查时那仓皇失措的脸,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原来,这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只有迟早会“倒塌”的“谎言”。
而我的“真相”,终于见“光”了。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这一次,它来得正是时候。
(十)庭审那天,天气晴朗。
我坐在原告席上,内心平静。
对面,小林和小雨面色憔-悴,眼神躲闪,却依旧在做最后的挣扎。
他们的律师巧舌如簧,试图将所有的欺诈行为都解释为“家庭内部的资金拆借”和“沟通误会”。
但谎言在铁证面前,是如此不堪一击。
我方律师,我的老同学,冷静而沉稳地站起"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3573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