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44101"
["articleid"]=>
string(7) "6194794"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6章"
["content"]=>
string(2568) "出,为了表示我的“诚意”,我可以再想办法凑一笔“小钱”,“帮”小雨把车贷提前还清。
我的突然示弱,让他们完全放下了戒心。
电话那头,婆婆的语气立刻变得高高在上,开始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对我进行“教育”。
小林也松了口气,假惺惺地安慰我说:“你能想通就好,我们毕竟是一家人。”
几天后,在我的“主动要求”下,一场家庭“和解”聚会在婆婆家上演。
我像过去一样,殷勤地给婆婆倒茶,给小雨夹菜。
在饭桌上,我装作不经意地叹了口气,说:“唉,都怪我当初太糊涂,账目都没弄清楚。
小雨,你那套房子的贷款,当初说好了是我借你的钱,每个月还款就算是还利息了,对吧?
你看,我都记不清了。”
小雨和婆婆对视一眼,脸上是掩饰不住的得意。
小雨立刻接口道:“是啊,嫂子,协议上都写着呢,白纸黑字,你怎么会记错呢?
就是你向我借了二十万,每个月还的钱,连本金都还没开始还呢。”
婆婆也在一旁帮腔:“就是!
你当时急用钱,我们小雨二话不说就把准备买房的钱借给你了,你现在可不能不认账啊!
我们小雨才是那个吃亏的!”
他们你一言我一语,为了“证明”我的“错误”和他们的“正确”,纷纷说出了许多关于那份“虚假借贷协议”的关键细节。
他们不知道,我放在手提包里的那支录音笔,正忠实地记录下他们每一个得意的字眼。
与此同时,老同学律师也通过他的人脉,匿名向几家关注社会新闻的媒体,透露了部分经过处理的信息片段,标题拟得极具煽动性:“精英白领被亲情绑架,倾尽所有反欠巨债,背后究竟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这些信息像一颗颗投入水中的石子,虽然没有指名道姓,却在小林和小雨的社交圈和工作圈里,激起了一圈圈涟漪,让他们感觉“背后有人”,却又抓不住任何把柄。
最先恐慌的,是把家族声誉看得比什么都重的婆婆。
当她从亲戚口中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说他们家出了个“专坑嫂子的白眼狼”时,她彻底慌了神。
她不再夸小雨有出息,而是开始在家里指责小雨“做事不干净”“不顾大局”,把事情闹得这么难"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3573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