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33073" ["articleid"]=> string(7) "6191972" ["chaptername"]=> string(7) "第2章" ["content"]=> string(2620) "形单影只,而丧偶式婚姻,是身在人群中心在荒野,是一种精神上的凌迟。

时间不等人。

这句话,她听出了茧子,也看在了眼里。

眼角的细纹,体检报告上开始亮起黄灯的指标,以及朋友圈里越来越多晒娃的动态,都在无声地提醒她:你已不再年轻。

于是,她妥协了。

不是向婚姻妥协,而是向那种无处不在的焦虑氛围妥协。

她开始接受长辈们、朋友们、同事们的好意(或者说“关切”),踏上了频繁的相亲之路。

第二章:相亲浮世绘相亲,像一场场精心策划又略显仓促的面试。

地点通常是安静的咖啡馆或餐厅,双方带着简历(个人条件)和作品(本人),在介绍人简短的开场白后,开始互相“盘问”与“展示”。

第一位,是某事业单位的科长,介绍人夸得天花乱坠:“工作稳定,为人老实,父母都是退休干部,条件没得说。”

见面那天,男人西装革履,头发梳得一丝不苟。

他从坐下开始,就在历数自己的职业前景、房产位置、存款数额,以及对未来五年、十年的人生规划。

规划里,包括什么时候结婚,什么时候生孩子,孩子上什么学校。

他说话条理清晰,数据确凿,仿佛在做一个项目报告。

唯独,没有问过贺蓓蓓喜欢什么,对未来有什么想象。

在他眼里,贺蓓蓓似乎只是一个需要被纳入他完美人生规划里的、条件合适的“合作对象”。

贺蓓蓓听着,感觉自己像一件待价而沽的商品,正在被评估是否值得投资。

她找了个借口,提前结束了这场“商务会谈”。

合眼缘?

她只看到了精于计算的功利。

第二位,是母亲跳广场舞认识的阿姨介绍的,一位IT工程师。

“性格内向,但人实在,技术好,收入高。”

这次见面,气氛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男人几乎不主动说话,贺蓓蓓问一句,他答一句,绝不多说半个字。

眼神躲闪,双手紧张地搓着咖啡杯。

贺蓓蓓努力寻找话题,从天气聊到电影,再从工作聊到兴趣爱好,得到的回应大多是“嗯”、“还行”、“没什么特别”。

一顿饭吃得像在完成一项艰巨的社交任务。

贺蓓蓓不讨厌内向的人,但她无法想象,和这样一个几乎零交流的人,如何共度一生?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275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