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23217"
["articleid"]=>
string(7) "6190427"
["chaptername"]=>
string(7) "第3章"
["content"]=>
string(2566) "一块小小的碎花布,“我在里面垫块布,补好后不容易破。”
缝纫机的 “咔嗒” 声在小店里响起,像钟表的滴答声。
林晓看着老人的手在围巾上移动,指尖灵活地控制着布料,浅灰色的线在碎花布上慢慢游走,形成一道细密的弧线。
阳光从窗户里照进来,落在老人的手上,也落在缝纫机的机头上,“上海” 两个字在光线下泛着淡淡的光泽。
“这碎花布,是我孙女小时候穿的裙子上拆下来的。”
老人忽然开口,“她小时候特别喜欢这条裙子,每天都要穿,后来穿不下了,我舍不得扔,就把布拆下来,留着补东西用。”
“您孙女现在在哪儿呢?”
林晓问。
“在深圳工作,忙得很,一年就回来一次。”
老人的声音轻了些,“上次回来,还是去年春节,带了好多好吃的,说让我别再开店了,在家歇着。
可我在家待着也没事做,这缝纫机,一天不碰,就觉得手痒。”
林晓想起自己的外婆,外婆在世时,总喜欢坐在院子里的老槐树下择菜,一边择菜一边念叨:“人老了,就怕没用了。”
那时候她还小,不懂外婆的意思,现在看着眼前的老人,忽然就懂了——对老人来说,这台缝纫机,这家小店,不仅仅是谋生的工具,更是对过去的念想,是证明自己“有用”的方式。
补好围巾的时候,夕阳已经西斜。
老人把围巾递给林晓,说:“你试试,看看合不合适。”
林晓接过围巾,贴在脸颊上,软软的,带着点阳光的味道。
她忽然注意到,老人在碎花布的边缘,缝了一圈小小的波浪纹,像巷口的河水,轻轻荡漾。
“阿姨,谢谢您。”
林晓的声音有点发紧。
老人笑了笑,转身往灶台边走:“今天烤了山药,你带几块回去,比红薯更养胃。”
林晓抱着围巾和山药走出小店时,巷口的修鞋匠正开着旧收音机,放着几十年前的评剧,声音不大,却刚好盖过街边的车声。
她抬头看了看天,晚霞把云朵染成了橙红色,像老人补在围巾上的碎花布,温暖又明亮。
第三章 拆迁的消息十一月的第一个周末,林晓带着自己烤的饼干去小店。
推开门时,却看见老人坐在缝纫机前,手里拿着块布,却没动,眼睛盯着"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2433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