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23216" ["articleid"]=> string(7) "6190427" ["chaptername"]=> string(7) "第2章" ["content"]=> string(2572) "头了吧?”

林晓咬着红薯,含糊地问。

老人坐在缝纫机前的木凳上,手指轻轻摸着机身:“五十年了,我和我家老周结婚那年买的。”

她的声音慢下来,“那时候他在厂里当木工,我在纺织厂缝衣服,每个月省着钱,攒了半年才买下这台。”

雨还在敲打着窗户,玻璃上蒙着一层薄雾。

林晓看着老人的侧脸,暖黄的灯光落在她银灰色的头发上,像撒了一层细盐。

她忽然想起自己早上出门时,妈妈在电话里说的话:“天冷了,记得把厚毛衣找出来穿,别总熬夜。”

那天林晓在小店里待了近一个小时,直到雨停。

走的时候,老人给她装了块用塑料袋裹着的红薯,说:“路上吃,垫垫肚子。”

林晓掏出钱包想给钱,老人却摆了摆手:“不值钱的东西,下次路过,要是饿了,就进来坐坐。”

推开门时,巷口的路灯已经亮了,暖黄色的光映在湿漉漉的石板路上,像撒了一层碎金。

林晓咬了口红薯,甜香里带着点焦糊味,却比任何时候吃的大餐都暖。

她回头看了眼 “桂兰修补”的木牌,灯光从窗户里透出来,在巷子里投下一块小小的亮斑。

第二章 缝纫机上的碎花布从那天起,林晓每天下班都会绕到巷尾的小店。

有时是买一块烤红薯,有时是把磨破的牛仔裤拿来补——她的牛仔裤膝盖处总容易磨破,以前都是直接扔掉,现在却觉得,让老人用缝纫机缝补一下,似乎更有意思。

老人补衣服的时候,林晓就坐在旁边的折叠凳上,看她穿针引线。

老人的眼睛不太好,穿针时需要把线头舔湿,再凑到灯光下,慢慢往针眼里送。

每次穿好针,她都会抬头冲林晓笑一笑:“人老了,眼睛也不中用了。”

“阿姨,您这手艺,比外面的裁缝店好多了。”

林晓说的是实话。

老人补的牛仔裤,会在破洞处缝上一小块同色系的布,针脚细密得几乎看不见,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补过的痕迹。

有一次,林晓把妈妈织的浅灰色围巾拿来补——围巾的边角处勾破了,掉了几缕线。

老人接过围巾,摸了摸毛线的质地,说:“这是纯羊毛的,得用细针补,不然容易勾线。”

她从缝纫机旁的抽屉里翻出一卷浅灰色的线,又找出"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2433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