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19148" ["articleid"]=> string(7) "6189857"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6章" ["content"]=> string(2584) "薄的、带着潜在危险的塑料,站在厨房的灯光下,浑身发冷。

她想起他近来偶尔会要求独处,要求她把轮椅停在窗边,让他“静一静”。

那些她以为是病人常有的情绪低落时刻,原来暗流汹涌。

他不仅仅是在承受,他是在计划。

一个被剥夺了语言、行动力甚至清晰思维的病人,正在用他仅存的、破碎的方式,预谋着一场孤独而决绝的告别。

她没有哭,也没有立刻冲到他面前揭穿。

一种更深沉的、混合着痛楚和理解的情绪笼罩了她。

她想起他确诊之初说过的话——“这是我的战争”。

或许,在他残存的意识里,以自己选择的方式结束这场注定失败的战争,是维护最后尊严的唯一途径。

但她不能允许。

只要她还有一丝力气,只要他的心脏还在跳动,她就无法眼睁睁看着他自我了结。

她开始了更不动声色的“反预谋”。

她将他所有可能接触到的、具有潜在风险的东西都彻底清理。

餐具换成无法摔碎的密胺材质,任何尖锐物品都锁进柜子,就连他盖的被子,她也检查又检查,确保没有可能缠绕脖颈的过长系带。

她减少了让他独处的时间,即使他表现出烦躁,她也只是更温柔而坚定地陪在他身边,握着他的手,跟他说话,哪怕他可能根本听不懂。

她甚至在他情绪相对平稳的时候,会故意拿起他以前珍爱的手术器械图谱,用轻快的语气回忆他过去的某个成功手术,描述他穿着手术服时的专注神情。

她在试图唤醒他内心深处,那个曾经如此敬畏和捍卫生命的“陆医生”,去对抗那个想要放弃的“病人”。

这是一场无声的、残酷的拉锯战。

一方在混沌中固执地寻求解脱,另一方在清醒中竭尽全力地阻拦。

一天,她推着他在阳台上晒太阳,像往常一样,絮絮叨叨地说着琐事。

突然,他发出一个模糊的音节。

林未晞俯下身:“止安,你想说什么?”

他努力地抬起沉重的眼皮,目光涣散地在她脸上停留了很久,然后,极其缓慢地、用一种近乎气声的、断断续续的语调说:“……太……累了……”这三个字,像三块巨石,重重砸在林未晞的心上。

它不是抱怨,不是控诉,而是一种发自灵魂深处的、精疲力尽的陈"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2278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