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19115" ["articleid"]=> string(7) "6189857" ["chaptername"]=> string(7) "第3章" ["content"]=> string(2732) ",她走到窗边,看着他走出楼道,在路灯下站了一会儿,才转身离开。

那天晚上,她梦见自己又在弹琴。

梦中,有人坐在她身边,静静地听。

---第三章:山雨欲来他们开始像所有互有好感的成年人一样,谨慎而克制地约会。

看画展,听讲座,或者只是在她工作室里,一个修复画作,一个看医学文献。

他教她重新认识自己的手。

“你的神经损伤并不完全,”他在一次闲聊中说,“保留了大量功能。

不能完成高难度的演奏,但不意味着不能感受音乐。”

他带来一本简单的琴谱。

“试试看。”

她犹豫地伸出手,手指落在虚空的琴键上。

生疏,笨拙,却第一次没有伴随疼痛和沮丧。

“看,它还记得。”

她眼眶发热。

作为回报,她教他欣赏古画。

“不要只看画了什么,要看怎么画的。

笔墨的干湿浓淡,都是画家的呼吸。”

他认真地学,像她一样耐心。

一切都在向着温暖明亮的方向发展。

直到那个下午。

他们在爬山——陆止安喜欢的活动。

他说站在高处能看清很多事情。

快到山顶时,他忽然停下来,右手扶住栏杆。

“怎么了?”

“没事。”

他微笑,“有点头晕,可能没吃早饭。”

她注意到他扶栏杆的手,手指有极其细微的颤抖。

如果不是她作为修复师对细节的敏感,几乎无法察觉。

“你还好吗?”

“很好。”

他已恢复常态,“低血糖,老毛病。”

他轻松地走到山顶,仿佛刚才的停顿真的只是偶然。

但林未晞心中的某个角落,轻轻敲响了警钟。

她太熟悉这种“裂痕”了——不是终结的表征,而是开始的预兆。

就像她在无数古画上看到的,那些最初微不可察,却最终贯穿整个画面的老化痕迹。

下山时,他一切正常。

但她左手那道旧疤,隐隐地,开始发烫。

---第四章:预兆与沉溺山顶的微风带着草木的清香,吹散了方才那片刻的凝滞。

陆止安的神色已恢复如常,他甚至指着远处层叠的山峦,对林未晞说:“看,像不像《秋山问道图》里的笔法?

斧劈皴。”

他试图将话题引回他们熟悉的、安全的地带。

林未晞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心头的疑虑被强行按下。

“是有些像。”

她轻声回应,目光却不由自主"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2276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