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17275"
["articleid"]=>
string(7) "6189633"
["chaptername"]=>
string(7) "第1章"
["content"]=>
string(2606) "1 初遇图书馆林夏第一次遇见陈远,是在大学图书馆一个洒满阳光的角落里。
那天她正为音乐史的论文焦头烂额,摊开的一堆资料中间,那本她急需的《二十世纪音乐流派》偏偏放在了最高的书架上。
林夏踮起脚尖,手指勉强触到书脊,却无论如何也取不下来。
“需要帮忙吗?”
身后传来一个温和的男声。
林夏回头,看见一个穿着浅蓝色衬衫的男生,鼻梁上架着一副细边眼镜,眼睛里含着淡淡的笑意。
“啊,谢谢,就那本《二十世纪音乐流派》。”
林夏侧身让开。
男生轻松地取下书,递给她时注意到她摊在桌上的资料。
“你在研究德彪西?”
“是啊,论文卡住了,总觉得抓不住他音乐里的那种...怎么说,朦胧的美感。”
林夏接过书,注意到他的手修长干净。
“也许你该先放下论文,听听他的《月光》。”
男生笑着说,“不是通过耳机,而是找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听。
德彪西的音乐不是用来分析的,是用来感受的。”
就这样,他们从德彪西聊到拉威尔,从古典音乐聊到爵士乐,那个下午的阳光仿佛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舞台灯光,将两人的初见渲染得如同一部文艺电影的开场。
林夏主修钢琴,陈远则是建筑系大三的学生。
看似毫无交集的两个领域,却在那个下午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陈远引用歌德的名言时,林夏觉得自己的心跳漏了一拍。
之后的一切顺理成章。
他们一起泡图书馆,一起在校园的林荫道上漫步,一起分享耳机里的音乐,一起在陈远通宵画图时陪伴左右。
林夏练琴时,陈远就坐在琴房角落的椅子上,图纸铺满膝盖,铅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与琴声交织成独特的二重奏。
“你的音乐是我最好的灵感。”
陈远常说。
大四那年冬天,陈远用省下来的奖学金买了两张去青岛的火车票,作为林夏的生日礼物。
十二月的青岛海边几乎看不到游客,他们却乐得清静,手牵手沿着海岸线行走,任凭海风把脸颊吹得通红。
“有一天,我要为你设计一栋房子,”陈远突然说,“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有一间专属的琴房,落地窗外是花园,你在"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2209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