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16531" ["articleid"]=> string(7) "6189552"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8章" ["content"]=> string(2590) "一道深深的印记。

这道印记,或许会带来麻烦,但也是一种无形的震慑。

第八章 上位李建国倒台后,能源处处长的位置空缺了出来。

按照惯例,通常会在副处长中提拔,或者从其他处室平调。

王副处资历老,为人温和,但魄力和开拓性稍显不足。

厅里似乎也在犹豫。

那段时间,处里的工作多少有些停滞,大家人心浮动。

我并没有因为扳倒了李建国而沾沾自喜,也没有去刻意钻营那个处长的位置。

我知道,在体制内,有时候越是急切,反而越容易坏事。

我把自己手头的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同时开始着手梳理李建国留下的烂摊子。

我主动向王副处请缨,牵头整理能源处近三年的项目档案和资金使用情况,特别是对青峰县光伏扶贫等项目进行了全面的“回头看”和风险评估。

这项工作繁琐且容易得罪人,但我做得一丝不苟。

在梳理过程中,我发现了好几个之前被李建国强行压下的隐患和不合规之处。

我没有隐瞒,而是形成了详实的报告,分析了潜在风险,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通过正常渠道报给了分管厅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

我的这份报告,观点鲜明,数据扎实,方案可行,引起了厅领导的重视。

在一次厅务会上,主要领导特意提到了这份报告,表扬了这种主动作为、敢于揭示问题、积极提出解决方案的工作态度。

渐渐地,风向开始转变。

一些之前疏远我的同事,开始主动和我交流工作;王副处也更多地在一些重要事务上征求我的意见。

厅里组织了几次针对能源处工作的调研座谈会,我准备的发言材料逻辑清晰,对业务的理解和对存在问题的剖析,都显得比很多老同志更为深入和到位。

我知道,实力,是打破偏见和疑虑的最好武器。

两个月后,关于能源处处长的任命下来了,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但又似乎在情理之中。

党组经过慎重研究,决定破格提拔我担任能源处处长。

任命文件下来的那天,办公室里异常安静。

王副处第一个走过来,神色复杂但依旧保持着风度,向我表示了祝贺。

其他同事也纷纷上前,说着恭喜的话,但眼神里的意味各不相同,有真诚,有羡慕,有审视,或许"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2177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