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16518" ["articleid"]=> string(7) "6189552"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0章" ["content"]=> string(2640) "员都不太愿意去。

李建国大概是想支开我,或者觉得让我这个“新人”去见识一下他一手打造的“政绩工程”能起到震慑作用,便点名让我去。

正合我意。

出发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

不仅仔细研究了青峰县光伏项目的所有公开资料和政策文件,还把之前发现的数据疑点再次梳理了一遍。

更重要的是,我特意准备了一支外形普通、但具有超长待机和远程传输功能的录音笔。

调研团由厅里一位巡视员带队,阵容庞大,但真正懂业务、关心细节的人不多。

行程安排得很满,大多是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和听取汇报。

青峰县方面显然得到了消息,接待规格很高,汇报材料做得天花乱坠,现场看的几个点也都是精心准备的“样板”。

当地陪同的干部,尤其是那个钱老板,对我这个来自主管处室的年轻科员格外热情,言谈间不断暗示项目在李处长关心下进展顺利,效益显著。

我始终保持着礼貌而疏离的态度,不多说,也不多问,只是认真记录,偶尔针对一些技术细节提出不痛不痒的疑问,显得既专业又低调。

真正的机会出现在调研的最后一天晚上。

按照日程,是自由活动。

调研团的大部分人要么累了在酒店休息,要么结伴去品尝当地小吃。

我婉拒了同屋的邀请,独自一人出了门。

我没有去热闹的地方,而是打车直接去了县郊那个光伏项目最大的实施点——青山镇。

白天来这里时,我就注意到项目指挥部旁边有一家小茶馆,看起来不起眼,但位置僻静。

我选择了一个靠窗的角落坐下,点了一壶本地茶。

天色渐暗,山镇安静下来。

我耐心等待着。

果然,晚上八点多,一辆熟悉的黑色轿车停在指挥部楼下。

车上下来两个人,正是李建国和钱老板!

他们果然趁调研间隙,偷偷溜过来碰头了。

他们没有进指挥部,而是径直走进了我所在的这家茶馆,熟门熟路地进了最里面的一个包厢。

我的心跳微微加速。

机会来了。

我冷静地坐了一会儿,确认周围没有其他人。

然后,我起身,假装去洗手间,经过那个包厢时,迅速观察了一下。

包厢门是那种老式的雕花木门,隔音一般。

我走到茶馆后院,找到对应包厢的窗户。

窗"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2177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