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16509" ["articleid"]=> string(7) "6189552" ["chaptername"]=> string(7) "第6章" ["content"]=> string(2616) "作,不辜负组织的培养。

至于处里的大局,我相信在李处您的领导下,一切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考核工作,我会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我的回答滴水不漏,既没有接受他的“道歉”,也没有留下任何可被拿捏的把柄,同时明确表态会公事公办。

李建国的脸色彻底沉了下来,那点伪装的温和消失殆尽,眼神变得阴鸷。

他知道,软的不行。

这个当年被他肆意践踏的学生,早已不是他能用几句好话或者威胁所能动摇的了。

“好,好,公事公办。”

他靠回椅背,语气冷硬,“希望你记住今天说的话。

出去吧。”

我转身离开,轻轻带上门。

门合上的瞬间,我似乎听到里面传来一声极力压抑的、类似困兽般的低吼。

回到工位,我打开电脑,开始整理近期处里项目的台账。

李建国越是想在“大局”和“灵活性”上做文章,我越是要把一切摆在明面上。

规则,有时候是保护弱者的盾牌,但更是悬在违规者头上的利剑。

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这把剑磨得更锋利,然后,找准时机,一击必中。

我不急。

猎人有的是耐心。

接下来的日子,我更加积极地投入工作。

不仅完成分内事,还主动协助其他同事,很快对能源处的核心业务有了初步掌握。

我细心观察着李建国的一举一动,留意他经手项目的每个环节,与哪些企业接触频繁,审批流程中是否有不合规之处。

同时,我利用负责初步汇总考核资料的便利,开始有意识地收集一些“素材”。

比如,处里一份关于某新能源补贴资金使用的报告,数据存在明显矛盾;再比如,李建国力主推进的一个与某私营企业的合作项目,论证材料显得仓促而薄弱,似乎有赶进度之嫌。

这些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问题,在体制内甚至可能被归结为“工作疏忽”或“探索中的代价”。

但点点滴滴积累起来,就是一幅清晰的画像——一个可能为了追求短期政绩而忽视规则、甚至存在利益输送风险的领导干部画像。

李建国显然也察觉到了我的“认真”。

他变得更加焦躁,有时会毫无缘由地对下属发火,处里的气氛一度有些紧张。

他开始更频繁地关门打电话,有几次,我送文件进去,恰"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2176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