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16278" ["articleid"]=> string(7) "6189522" ["chaptername"]=> string(7) "第9章" ["content"]=> string(2572) "生虫!

沈砚秋的心脏狂跳不止,之前的猜想得到了初步的证实。

这绝非天灾,更非鬼怪,而是**!

他想起城中或许有见多识广的医者,于是连夜赶往凭祥县城。

几经打听,在县城一条偏僻的小巷里,找到了一位挂着“妙手回春”招牌的老中医。

老中医须发皆白,但眼神清亮,听闻沈砚秋的描述后,面色变得极其凝重。

他让沈砚秋详细描述了那白色小虫的形态,以及感染者的症状——皮肤青灰、肢体僵直、意识混乱、攻击性强、畏光(?

可能火焰的高温有效,但普通光线下似乎行动如常,需确认)、啃咬传播。

老中医沉吟良久,从一本纸张泛黄、边缘破损的医书手札中翻找出一页,指给沈砚秋看:“小友,你所言之物,极似老夫十年前在越南行医时,听当地土医提及的一种‘蛊’,他们称之为‘噬神经蛊’。”

“噬神经蛊?”

“嗯,”老中医点点头,捋着胡须,眼中带着回忆与惊悸,“据闻,此虫极小,喜湿热,能通过伤口或口鼻侵入人或动物体内,循血液上行,最终盘踞于脑部与脊髓,侵蚀神经,致使宿主逐渐丧失神智,肢体僵直如木,性情狂躁,具有强烈攻击性,尤喜啃咬活物。

而被咬者,若伤口较深,虫卵或幼虫亦可借此传入新宿主体内……当时,法军的营地附近,就曾爆发过类似病例,患者状若疯癫,见人就咬,皮肤亦会因感染和缺氧呈现青灰色……”法军!

又是殖民者!

沈砚秋的拳头猛地握紧。

老中医的证词,将“英夷人”的嫌疑大大提高了。

“老先生,可知此‘蛊’如何防治?”

“据闻,此虫畏高温,畏强光(这里可以明确加入畏光特性,与之前火攻有效呼应),亦畏某些刺激性气味,如艾草、硫磺、雄黄等。

但若虫已入脑,则……回天乏术矣。”

老中医叹息道。

带着新的线索和沉重的心情,沈砚秋根据之前得到的信息,找到了那户壮族失踪者的人家。

家中只剩下一个年迈的老妇,整日以泪洗面。

沈砚秋借口帮忙寻找失踪者遗物,在老妇的默许下,仔细搜查了那间简陋的竹屋。

在床底一个极其隐蔽的角落,他摸到了一个冰冷坚硬的物体——一个扁平的、印着模糊英文标识"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2168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