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16064"
["articleid"]=>
string(7) "6189497"
["chaptername"]=>
string(7) "第3章"
["content"]=>
string(2650) "理智会被群体的情绪裹挟,观点变得极端,行为变得暴戾。”
“再来,是‘投射心理’。
很多人生活不如意,积压了负面情绪。
网络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出口,你们把对上司、对伴侣、对生活的不满,统统‘投射’到我这个完美的靶子上。
骂我,成了你们成本最低的情绪镇痛剂。”
我每说一点,就配合着简洁的心理学图示和案例。
弹幕的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开始有人发出“???”
和“……”。
然后,我抛出了第一个金句:“你们不是在维护正义,你们只是在集体狂欢,用我的‘社会性死亡’来装饰你们苍白无聊的精神世界。”
直播间炸了,但这次,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炸”。
“卧槽,有点东西……”“这逻辑……我竟然无法反驳?”
“他说的好像……有点道理?”
紧接着,我点名了几种典型的“键盘侠”心态:“第一种,‘正义使者型’。
他们享受道德优越感,却从不核实真相。
他们的逻辑是:‘大家都骂,你肯定有问题’。”
“第二种,‘跟风凑热闹型’。
害怕被孤立,必须加入集体声浪才能获得安全感。
他们的口号是:‘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跟队形就对了’。”
“第三种,‘生活失败宣泄型’。
现实中被压榨,网络上找存在感。
他们的快感来自于:‘看,我还能踩踏一个比我更惨的人’。”
“第四种,‘嫉妒攻击型’。
可能因为我的学历、外貌或其他原因,潜意识里抱有敌意,网暴给了他们一个‘合理’的攻击理由。”
说到最后,我看着镜头,目光锐利,说出了当晚最爆的一句话:“所以,别再用‘正义’包装你们的恶意了。
扪心自问,你们愤怒的,究竟是我的‘渣’,还是你们自己生活中无法改变的‘渣’?”
直播间彻底安静了。
在线人数却疯狂飙升,冲上了平台热门第一。
礼物开始刷屏,其中夹杂着大量的“对不起”和“我好像骂错人了”。
就在这时,一个金光闪闪的VIP账号进入直播间,弹幕特效格外醒目——正是那位带头转发微博的心理学讲师,王教授。
他发了一条弹幕:“林墨,巧言令色,混淆视听!
你这是在用心理学为自己卑劣的行为开脱!”
高潮,来了。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216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