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15845"
["articleid"]=>
string(7) "6189468"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5章"
["content"]=>
string(2746) "会对你的话筒做静音切换。”
“我知道。”
“需要我准备备用话筒吗?”
“不用。”
我笑,“我有另一种办法。”
“什么办法?”
我抬了抬包:“图像。
图像比声音更吵。”
王老师怔了一下,随即也笑:“明白。”
我们并肩往后台走。
我的脚下没有一点虚,像踩在织机的踏板上,每下一次,就往前送一寸。
主持人把下一段背景音乐渐弱,灯光再次打在台中央。
“共建倡议”刚落幕,许瑶握着话筒站上前一步,笑容干净:“在倡议之前,我想先澄清一点:个别自媒体用不严谨的数据误导公众,给学校和品牌带来困扰。
今天,我们用真正的专业,给大家上一课。”
她指向屏幕,切出一页“企业合规与标准”的PPT,条目密密。
她的声音甜而稳:“可持续,不是口号,更不是情绪。
请把麦递给那位阿姨,让她也‘专业’一点。”
掌声零星。
有人看向我。
王老师递来话筒。
我握住,却看见音控台上的红灯灭了一瞬。
我冲王老师点点头,把话筒放到桌上,抬手示意屏幕。
“不用声音,也可以。”
我说。
第一张图—校服批次码对比,被我放到了全屏。
两张吊牌并列,红圈处像两个醒目的结。
“事实一:同款,不同批,再生成分宣传与实测存在差异。”
第二张—复检流程与抽样路径。
我在图上用红笔圈过,箭头清楚。
“事实二:第三方复检在跟进,方法、设备、参数可公开。”
第三张—“零碳衣柜”的碳账单示例。
四条短裤、两件外套、三条围巾,碳账单像温度表一样直观。
“事实三:消费者可自查,数据可复核,‘穿得久’有据可依。”
我把第四张放了出来—“白名单准入规则(草案)”。
“事实四:所有品牌,只要公开数据,都欢迎进‘循环衣橱’的白名单。”
我不是在辩论。
我在铺一条路。
每一张图,就像织布时下的一缕线。
许瑶攥紧主持卡,笑容仍亮:“阿姨说得‘漂亮’。
但你指责的再生成分差异,属于‘个案’。
何况,商业机密不是人人都能看的。”
“我不看机密。”
我拿起桌上的牛皮纸袋,抽出一页盖章件,“我看公开数据。”
屏幕切到“第三方初检结论(节选)”。
顾岚走上前,"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2154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