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15830"
["articleid"]=>
string(7) "6189468"
["chaptername"]=>
string(7) "第5章"
["content"]=>
string(2734) "上的人,只看台下那位外籍女士。
她正在看手机,屏幕上是一个logo。
我的心里,有某个清晰的弦,绷得正好。
“王老师,”我回头,“我说完校服,再说下一件。”
我把U盘握紧,像握住了一把钥匙。
台下忽然有手举起。
是王老师。
“我有一个请求。”
王老师看向台下的家长,“我们能否把‘校服回收试点’列进本学期文明校园的实践项目?
由林阿姨和第三方机构牵头,先从一个班开始。”
嘈杂声里,有人点头,有人沉默。
许瑶抢过话筒:“王老师,这种事需要流程。
更何况,学校已经和我们公司达成合作框架,不能让不专业的人随意介入。”
“我不专业?”
我笑了笑,“在车间里摸了三十年布,可能比你更懂什么是纤维。”
舞台灯光落在她脸上,影子微微一跳。
“数据会说话。”
顾岚把下一页PPT切出来,是一份简化的碳账单样表,“我们愿意以低价支持学校的检测,让孩子们知道,什么叫‘穿得久的体面’。”
台下一位家长举手:“如果旧衣能换积分,孩子愿意捐。
我家就有两套小一号的校服。”
“可以。”
我点头,“分级回收,干净可再穿的先转赠,损坏的拆解再生。”
“物业那边不同意放回收箱。”
另一个声音响起。
“那就做移动回收车。”
我说,“上门预约,减少堆放风险。
我们收、我们分、我们记账。”
许瑶笑:“阿姨,您做得过来吗?
系统、车辆、资金、合规,一个都少不了。”
“做不过来,”我坦诚,“但可以一点点做起来。
先从一个班开始。”
我看向那位外籍女士。
她也在看我。
目光干净。
“我代表N牌华区可持续部门。”
她用并不标准的中文说,“这位女士的方案有趣。
我们愿意观摩学校试点,若数据可靠,可以在社区展开合作。”
会场里一片吸气声。
许瑶愣了一下,笑容迅速回来:“欢迎,当然欢迎。
我们的合作也会让大家看到国际标准。”
她把“我们的”三个字咬得很紧。
我看见她耳麦里有人在说话,她的睫毛抖了一下。
我点头:“谢谢。
我这边会把‘零碳衣柜’的小程序开放给家长内测。
大家可以扫码记录自己衣柜的碳账单,少买一件,只要穿得"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2153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