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11376" ["articleid"]=> string(7) "6188573"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2章" ["content"]=> string(2522) "作都像是……像是梦游……等我稍微清醒一点,王建国已经……已经倒在血泊里了……孙浩让我清理现场,把刀洗了,然后回家,装作什么都没发生……”真相如同剥茧抽丝,终于露出了狰狞的全貌。

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合谋杀人。

孙浩是主谋和操控者,利用张毅的性格弱点、共同的“把柄”以及对王建国的恐惧仇恨,对其进行长期的心理暗示和操控,共同制定了“假装精神分裂”的周密计划,并远程怂恿、甚至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诱导”了张毅在极度压力下出现短暂的精神解离状态后动手杀人。

邻居赵大爷录到的对话,正是孙浩在案发前对张毅进行的最后一次“剧本巩固”。

10 尘埃落定与未散的疑云根据张毅的详细供述,警方迅速逮捕了孙浩。

面对突然出现的、张毅指认其为主谋的铁证,以及警方出示的计划书来源的技术分析,孙浩的心理防线在连续审讯下也最终崩溃,承认了自己的罪行。

他的动机,比想象的更加阴暗。

王建国确实掌握了他和张毅共同挪用客户定金的证据,但孙浩自己还私下里利用王建国公司的渠道进行了一些非法的资金往来,被王建国察觉并以此要挟索要巨额封口费。

为了彻底摆脱控制并吞掉部分赃款,他精心策划了这起“借刀杀人”的戏码,选中了性格相对懦弱、易受操控的张毅作为执行者。

他甚至研究了法律和精神鉴定,企图让张毅成为“完美疯人”顶罪,自己则逍遥法外。

法庭上,经过激烈的辩论,尽管张毅的辩护律师竭力以其“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及“受他人操控”为由进行辩护,但法庭综合考量了计划的长期预谋性、孙浩的操控因素、以及张毅在案发前具备完全认知和计划能力的事实,最终认定二人均构成故意杀人罪。

孙浩作为主谋,被判處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张毅作为主要执行者,且存在部分伪装情节,被判處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案件尘埃落定。

新闻报道铺天盖地,将“完美疯人”案渲染得淋漓尽致。

结案后几天,李锐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街道上熙熙攘攘的人流。

夕阳给他的身影镀上了一层暗金色的光边。

“队长,还在想"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2049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