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06625"
["articleid"]=>
string(7) "6187653"
["chaptername"]=>
string(7) "第6章"
["content"]=>
string(2677) "气,以为是电路老化。
可他忘了—— 老鼠不会拍照。
但我会。
9律师说得明白:“两段录音,不够。
法院要六个月以上的暴力模式。”
我翻出旧教案本。
红笔,在每月排卵期前后三天,密密写上: “3.5:骂废物,砸碗” “4.12:禁食,关阳台” “5.20:推下楼梯,耳鸣”每页夹微型录音摘要,日期对得上。
然后,我把它放在床头。
故意让周砚“偶然”发现。
他翻两页,冷笑:“你还记仇?
记啊,看谁信你!”
发卡里的录音笔,红灯一闪。
成了。
我的记录是“主观”。
他的嘲讽是“自认”。
两者交叉,就是证据链。
我把日历和所有录音打包,加密存证。
标题:周期性精神暴力·完整行为模式。
他以为我在哭诉。
其实我在立案。
我的日记,从来不是情绪—— 是呈堂证供。
10业主群疯传:“唐木木半夜持刀站在床边!”
物业放出一段夜间监控——走廊昏暗,人影模糊,手里有反光物体。
周砚在群里斩钉截铁:“就是刀!
她精神失常,有暴力倾向!”
已有邻居报警,称我是“高危人员”,要求物业驱逐。
可我家根本没刀。
去年小区推行“厨房刀具实名登记”,所有刀必须登记领用人,防止租客行凶。
我记得清楚:当时是周砚去物业领的。
我翻出旧通知,趁保洁打扫物业办公室时溜进去。
在后间废纸筐里,找到原始登记表。
三把刀:菜刀、水果刀、剔骨刀。
领取人一栏,签的是“周砚”。
我迅速拍照。
翻到表格背面,用口红写下:“刀在他手上,命在我身上。”
当晚,我把照片匿名塞进社区民警信箱。
第二天,民警上门核查。
调取登记记录,确认刀具全由周砚领取。
通报发到业主群:“经核实,唐木木未持有任何登记刀具,相关指控不成立。”
谣言瞬间崩盘。
周砚没再发言。
我也没解释。
他用模糊影像构陷我。
我用他亲笔签名,钉死他的谎言。
刀没出鞘, 但他已经输了。
11周砚在业主群发话:“一个连孙子名字都记不住的老太太,谁信她?”
张阿婆确实记性差了。
昨天说今天是周一,今天又问“昨天是不是"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1968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