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06609" ["articleid"]=> string(7) "6187650"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0章" ["content"]=> string(2564) "尽心力。

便如那扑火飞蛾,可怜亦可叹。

我希望我的书院,能给她们另一种可能——不耽于情爱,不困于庭院,能靠自己的学识与双手,挣得一份体面与自在”。

先生静默良久,抚须颔首,眼中满是欣慰:“好一个‘不耽于情爱,不困于庭院’!

昔日你果断退婚潜心求学,老夫便知你非池中之物。

如今看来,那场风波于你,并非劫难,而是新生之始。

这条路注定艰难,但你既有此心,老夫定当倾力相助”。

我深深一拜:“谢先生!”

我足够幸运,得遇父亲、兄长、老师,他们为我编织了战甲,我必不辱没他们的厚爱。

23重返汴京时,恰逢一场淅淅沥沥的秋雨。

我的裙角沾了些微旅途的尘霜,比起三年前怒掷婚书离京时的锋芒,如今的我,多了几分江南烟雨浸润出的沉静,眼底藏着读书明理后的通透。

我收拾了曾经的院落,架起一方小炭炉,煮上雨前采的龙井,邀请了几位昔日的手帕交。

青瓷茶盏依次排开,沈婉儿捻着茶盖,出神地望着好友,她仍记得清韵当年以军功换退婚书时的决绝,今日再见,对方执壶斟茶的动作从容不迫,指尖因常年握笔研墨泛着淡淡的薄茧。

“江南的梅雨季,家家户户都备着艾草香囊”,我轻啜一口清茶,与她们说起旅途见闻,“我在苏州见到绣娘抱团,凭一双巧手便能养活全家;在杭州书院旁听,才知世间学问不止诗词歌赋”。

大家神色各异地看着我,“我们自幼学女红、习礼仪,旁人都说学好这些能嫁得良人。

可若往后余生,只能困在后宅争风吃醋,一生荣辱全系于男子转瞬即逝的情爱,岂非把自己活成了笼中雀?”。

话音未落,身旁的陈若燕已红了眼眶,指尖无意识地绞着帕子,她昨日刚得知夫君要纳妾。

她不愿,但又阻止不了。

“我此番回来,想办一所女子书院。

不只教她们吟诗作对,更要请医师来讲医理,让她们能自医也能助人;请账房先生来教算账,让她们懂生计不被蒙骗;再请熟悉律法的先生来讲条例,让她们知进退懂自保。

女子也该有一技之长,凭自己的本事立足于世,不必看人脸色过活”。

有人惊得险些滑落茶盖,有人愣在原地,眼中多"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1968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