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3003799"
["articleid"]=>
string(7) "6186983"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5章"
["content"]=>
string(2486) "‘卧龙糕’,大家可以去苏州分店听听看”;杭州分店的说书人讲完《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推荐“去京城分店听《孔雀东南飞》,还能买到京城特有的‘孔雀妆’胭脂”。
这种“联动直播”不仅带动了各分店的客流量和产品销量,还让倚红楼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很多人都为了听不同的故事、买特色产品,特意去不同城市的倚红楼分店,甚至形成了“倚红楼文化旅游路线”。
第九章 应对模仿,创新永不止步倚红楼的“直播带货”模式火了之后,京城很快就出现了模仿者。
很多茶馆和酒楼都开始效仿,找说书人讲融合产品的故事,甚至有一些花楼直接照搬倚红楼的产品和营销模式,试图分一杯羹。
红姨看着竞争对手越来越多,心里有些着急:“晚卿,顾公子,现在这么多人模仿我们,咱们的生意会不会受影响啊?”
苏晚卿却很淡定:“红姨,模仿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创新。
他们只能模仿我们的表面,却模仿不了我们的核心——我们的产品质量、服务态度,还有不断创新的能力。”
顾衍之也点了点头:“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加快创新的步伐,让他们永远跟不上我们的节奏。”
两人立刻制定了新的创新计划,首先从“直播带货”模式升级开始。
苏晚卿提出了“主题直播”的概念——不再是单一的说书,而是结合不同的节日和季节,推出专属的直播主题。
比如端午节,各分店推出“端午安康”主题直播,说书人讲《屈原投江》的故事,推荐倚红楼的粽子和雄黄酒,还会在现场举办包粽子比赛,获胜者可以获得端午大礼包;中秋节推出“中秋团圆”主题直播,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推荐月饼和桂花酿,还会在分店的院子里搭起赏月台,让听众一边赏月一边听故事,氛围格外温馨;冬天推出“暖冬暖心”主题直播,讲《卖火柴的小女孩》(苏晚卿改编的古代版),推荐暖手宝、羽绒服(苏晚卿根据现代羽绒服原理改良的古代保暖服饰)和热饮,让听众在寒冷的冬天感受到温暖。
除了主题直播,苏晚卿还推出了“达人直播”——邀请京城的名人雅士、贵女公子当“临时主播”,和说书"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187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