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71877" ["articleid"]=> string(7) "618148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40章" ["content"]=> string(3835) "

北方,传来了新的消息。李自成在与清军的交锋中屡战屡败,已退出陕西,流窜至湖广一带。而清廷在稳固北京后,摄政王多尔衮正磨刀霍霍,准备大举南下。

“李自成……多尔衮……”嬴政低声念着这两个名字,眼中闪烁着冰冷的光芒。

南方的内部隐患已基本肃清,是时候,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战场了。

他转身,对侍立一旁的王承恩道:

“传郑森、赵二虎、宋应星、史可法……即刻议事。”

“议题:北伐方略。”

第二十八章:定策北伐,水陆并进

武英殿内,巨大的牛皮地图铺满了整个地面,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各方势力的控制区域:北方大部已染上代表清军的靛蓝色,中原腹地则是李自成顺军残部的土黄色,而南方,则被大明(嬴政)的赤色覆盖,但这赤色之外,还点缀着诸多表示观望、半独立状态的浅色区域。

嬴政立于地图前,玄衣纁裳,目光如炬。郑森、赵二虎、宋应星、史可法、以及新任兵部尚书(由北京南来的官员担任)等核心重臣分列两侧,气氛肃穆。

“北地情形,诸位都已清楚。”嬴政开口,声音沉稳,“多尔衮坐镇北京,分兵略地,其势正盛。李自成溃败西走,如今盘踞鄂西、豫南一带,苟延残喘,然其部众尚存,不容小觑。我大明新基初立,兵精粮足,然欲北伐,需有万全之策。今日,便议一议,这北伐之剑,当先指向何方?”

史可法率先出列,他性情刚直,主张稳扎稳打:“陛下,臣以为,当先定中原。李自成新败,人心离散,其盘踞之豫南、鄂北,地处天下之中,若能收复,则可北慑幽燕,西控关中,东连江淮,大局可定!且顺军已不足惧,我军挟新胜之威,必可一鼓而下!”这是典型的先易后难,夺取中原腹地的策略。

新任兵部尚书则持不同意见:“史阁老所言虽有理,然李自成流寇习性,败而不灭,若我军全力攻之,其或流窜他处,或投靠建虏,反成疥癣之疾。臣以为,建虏方是心腹大患!当集结重兵,出江淮,直趋山东,威胁北京!若能收复山东,则断建虏一臂,亦可屏障我江淮根本之地!”这是主张直接与清军主力交锋,进行战略决战。

两种意见各有支持者,殿内争论渐起。

嬴政静静地听着,未置可否。他的目光始终在地图上逡巡,最终,落在了那蜿蜒曲折的长江,以及长江以北、广袤的东部沿海地区。

“郑森。”他忽然点名。

“臣在!”郑森精神一振。

“你水师如今,可能载兵多少?运粮几何?火炮舰只,可抵何处?”

郑森略一思索,朗声答道:“回陛下!我水师现有大小战舰近百艘,其中新式炮舰三十余艘。若尽数动用,一次可载精兵万余,粮秣两月之需。依托海岸,舰队炮火可覆盖沿岸二十里之内!若以登莱为基地,甚至可威胁辽东、朝鲜!”

嬴政点了点头,目光又转向赵二虎:“武锐营及京营精锐,若以水师运送,于敌后登陆,可能战?”

赵二虎独眼放光,啪地一拍胸甲:“陛下!陆上厮杀,是末将老本行!只要能把弟兄们送上岸,管他面前是闯贼还是鞑子,定杀他个片甲不留!”他虽不善水战,但对皇帝的信任和对陆战的自信让他毫不犹豫。

这时,众人才隐约明白了皇帝的意图。

嬴政的手指,重重地点在了地图上山东半岛的尖端——登州、莱州一带,然后沿着海岸线向南,划过苏北、江淮。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0920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