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71873" ["articleid"]=> string(7) "618148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9章" ["content"]=> string(3657) "

紧接着,赵二虎的武锐营表演了步兵突击与火铳齐射。虽然火铳仍是前装滑膛枪,但得益于严格的训练和改良的火药,齐射的威力和整齐度也远超南方明军旧貌。

最后,一队队士兵推着满载的粮车、辎重车从阅兵台前经过,展示着南京朝廷如今“充实”的府库。

整个阅兵过程,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繁琐的仪式,只有赤裸裸的力量展示——犀利的火炮,精锐的步兵,充足的粮饷!这一切,都在无声地宣告:顺从这个朝廷,服从这个皇帝,你们还能保有富贵;反抗,唯有毁灭!

阅兵结束后,嬴政在校场高台之上,对全体官员和将领发表了最后的讲话,话语简短而冰冷:

“力量,你们已经看到了。”

“规矩,朕也已经立下了。”

“何去何从,尔等自决!”

※※※

阅兵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

当晚,南京皇宫武英殿内,举行了盛大的赐宴。与以往不同的是,宴会的气氛并非轻松欢愉,而是一种压抑的恭敬。各地大员纷纷上前,向皇帝表忠心,赌咒发誓必当竭尽全力,效忠朝廷,共图中兴。

左良玉也硬着头皮出席了宴会。他主动向皇帝敬酒,言辞恳切地表示之前多有怠慢,今后定当谨遵圣谕,整饬武昌军务,随时听候朝廷调遣。

嬴政看着眼前这个曾经跋扈的军头,如今在自己绝对的力量面前不得不低下高傲的头颅,心中并无多少得意,只有一种理所当然的平静。他接受了左良玉的敬酒,淡淡道:“左卿能明白事理,朕心甚慰。武昌乃上游重镇,关乎江防安危,望卿好自为之,勿负朕望。”

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却让左良玉感觉背上仿佛压了一座山。他知道,从今往后,他再难像以前那样拥兵自重,朝廷的眼睛会时刻盯着武昌。

而那些原本暗中串联,意图拥立潞王或其他宗室的江南士绅代表,在亲眼目睹了皇帝的酷烈手段和强大军容后,也彻底偃旗息鼓,再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潞王朱常淓更是紧闭府门,谢绝一切访客,生怕引来杀身之祸。

祭陵与大典,如同一场政治风暴,以无可抗拒的威力,强行将南方各路势力拧在了一起,至少在表面上,统一到了嬴政的旗帜之下。

※※※

大典过后,嬴政立刻投入了新一轮的紧张工作中。整合南方,不仅仅是武力威慑,更需要制度和经济的支撑。

他再次大力推动“海事局”的运作,给予郑森更大的自主权和资源,要求其不仅要保障长江防务,更要积极探索海外,与西洋人贸易,获取更多先进技术和资源。

同时,他命令宋应星在南京成立“格物院”,招募天下精通算学、格致(物理)、匠作的人才,给予优厚待遇,集中力量攻关火炮、战船、乃至农业、水利等方面的技术难题。他要将技术的优势,转化为国力的全面领先。

对于政务,他依旧沿用“考成法”,对南直隶及周边各省官员进行严格考核,黜陟幽明,确保政令畅通。

一系列的组合拳下来,一个以南京为中心,以强大武力和先进技术为骨架,以高效( albeit 酷烈)官僚系统为血脉的新政权,开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运转起来。

这一日,嬴政站在皇宫最高处,眺望着滚滚东流的长江。江面上,郑森的水师战舰正在巡弋,帆影点点。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092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