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71867" ["articleid"]=> string(7) "618148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8章" ["content"]=> string(3827) "
左良玉烦躁地挥了挥手,打断儿子的话。这些利害关系,他何尝不知?他抬头看向麾下几位心腹将领和谋士:“你们怎么看?”
众人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主战者认为当联合其他对朝廷不满的势力,先发制人;主和者则建议暂且隐忍,虚与委蛇。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匆匆入内,呈上一封密信:“大帅,南京骆……骆养性的人送来的。”
左良玉心中一凛,拆信观看。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有寥寥数语,重申了皇帝对金声桓的许诺,并暗示若左良玉如期赴京,陛下或可既往不咎,仍许其镇守武昌,但需整编军队,接受兵部调遣。信的末尾,轻描淡写地提了一句,江防舰队已新增炮舰二十艘,不日将溯江巡防。
这看似劝慰,实为最后通牒的信,让左良玉最后的犹豫也消失了。金声桓已不可靠,水师威胁迫在眉睫,内部人心浮动……他,没有选择的余地了。
“备马……不,备船!”左良玉长叹一声,仿佛瞬间苍老了十岁,“本帅……亲赴南京,朝见陛下!”
※※※
七月初七,孝陵。
钟山巍峨,松柏森森。巨大的祭坛早已搭建完毕,旌旗猎猎,仪仗森严。文武百官按品级肃立,来自南方各省的总督、巡抚、总兵等大员也大多到场,人人神色凝重,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无形的压力。
吉时已到,号角长鸣。
嬴政身着庄重肃穆的祭服,缓步登上祭坛。他没有像传统礼仪那样诵读冗长的祝文,而是直接焚香跪拜,声音沉浑,穿透云霄:
“不肖子孙朱由检,敬告太祖高皇帝在天之灵:胡虏肆虐,神州板荡,北都沦陷,宗庙蒙尘。检,未能守土护国,罪孽深重!”
他的开场白就让所有官员心头一颤。
“然,天不亡明!检南渡江淮,得赖太祖福泽庇佑,江南子弟忠勇,暂得喘息之机!”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铿锵有力,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心,“今,检于太祖陵前立誓:必当励精图治,整军经武,扫清胡尘,光复旧物!凡有阻挠中兴、心怀异志者,无论亲疏,无论贵贱,皆为大明之敌,朕必亲率王师,踏平之!太祖在天之灵,实共鉴之!”
这与其说是祭文,不如说是一篇战斗檄文和肃反宣言!直接在太祖陵前表明了他铁血中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态度!
祭拜仪式简短而震撼。结束后,嬴政并未返回皇宫,而是直接移驾至孝陵卫附近临时平整出的巨大校场。
真正的重头戏——阅兵,即将开始。
校场之上,三万新编练的京营精锐、五千神机营火炮部队、八千武锐营步兵、以及江防舰队部分陆战队员,已列成数个整齐肃杀的方阵。阳光照射在崭新的盔甲和乌黑的炮管上,反射出冰冷的光芒。
嬴政换上了一身精干的玄色戎装,骑在一匹神骏的黑色战马上,在文武百官和各地大员的簇拥下,缓缓检阅部队。
当队伍行进至神机营方阵前时,郑森一声令下,上百门各式火炮(包括新仿制的西洋炮和改进的明军旧炮)同时昂起炮口,向远处的预设靶区进行了一次齐射!
“轰——!!!”
天地间仿佛只剩下这连绵不绝的、震耳欲聋的巨响!火光闪烁,浓烟滚滚,远处作为靶标的山坡瞬间被弹雨覆盖,土石飞溅,地动山摇!
这远超寻常规模的炮火演示,让所有观摩者,尤其是那些心怀异志的地方军头,脸色发白,心惊肉跳!他们何曾见过如此集中、如此犀利的火炮力量?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09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