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71835" ["articleid"]=> string(7) "618148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2章" ["content"]=> string(3464) "
护驾的,是赵二虎亲自挑选的五百锐士营老兵,以及郑森麾下的部分郑家精锐水手和炮手,由骆养性亲自指挥的数百锦衣卫前出侦查开路。
没有号角,没有鼓乐,只有车轮碾压路面的沉闷声响和马蹄包裹厚布后的轻微嗒嗒声。队伍如同幽灵般,迅速没入东南方向的雾气之中,朝着天津、朝着等待接应的郑家船队方向疾行。
就在嬴政离开后不到一个时辰,德胜门上依旧悬挂的那面染血“闯”字大旗下,留守的将领按照预定计划,下令擂响战鼓,号角齐鸣,摆出一副即将出城决战的姿态,成功吸引了清、顺两军探马的注意。
多尔衮和李自成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积极”态势弄得有些疑惑,加紧调兵遣将,准备应对明军的“垂死反扑”。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那位让他们倍感头痛、手段酷烈的明朝皇帝,已然金蝉脱壳,踏上了前往南方的征途。
北京,这座承载了明朝两百余年国运的帝都,在经历了短暂的、由穿越者带来的激烈震荡后,再次被它的主人决绝地抛在了身后。它的命运,将交由留守的将士和时间的尘埃来决定。
而嬴政,这条来自远古的祖龙,则挣脱了北地的锁链,携带着这个时代最尖端的技术火种和一支忠诚的精锐,跃入那更为广阔的天地,准备在江南水乡与浩瀚海洋之间,重新谱写他的帝国史诗。
第二十五章:虎踞金陵,雷厉风行
崇祯十七年五月下旬,历经近二十日的隐秘急行与海上漂泊,嬴政率领的核心队伍,终于在郑森水师的接应护卫下,抵达南京城外江面的龙江关。
此时的南京,作为大明的留都,依旧保留着一套完整的中央官僚体系。然而,当北京陷落(留守军队在象征性抵抗数日后,由赵二虎等人率领分散突围)、崇祯皇帝“殉国”的消息先后传来,这座江南巨邑早已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与权力的真空。以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南京守备太监韩赞周为首的一批官员,正在仓促商议拥立新君(主要人选为福王朱由崧与潞王朱常淓),而拥兵自重的武昌总兵左良玉、以及马士英、阮大铖等野心家也都在暗中布局,蠢蠢欲动。
就在这混乱的当口,皇帝陛下竟奇迹般率众南来的消息,如同晴天霹雳,震撼了整个南京!
龙江关码头,气氛肃杀。郑家水师战舰森然列阵,黑洞洞的炮口指向岸边。嬴政一身风尘仆仆的玄色戎装,并未乘坐銮驾,而是直接骑在战马之上,在五百锐士营老兵和锦衣卫的簇拥下,踏上了南京的土地。他的身后,是面色苍白的皇室成员、神情肃穆的宋应星等技术人员,以及装载着帝国未来希望的核心物资的车辆。
史可法、韩赞周等南京官员早已得到通报,仓皇率众在码头迎驾。他们看着这位传闻中早已殉国的皇帝,看着他身后那群虽疲惫却眼神锐利、煞气腾腾的北地精锐,再看看江面上那支不容小觑的郑家舰队,心中无不翻江倒海,惊疑不定。
“臣等……叩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史可法率先跪倒,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他身后,黑压压跪倒一片官员,心思各异。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09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