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71822" ["articleid"]=> string(7) "6181486" ["chaptername"]=> string(8) "第29章" ["content"]=> string(3957) "

“平身。”嬴政的声音听不出喜怒,“近日读了什么书?”

朱慈烺小心翼翼地起身,垂手答道:“回父皇,儿臣近日在读《资治通鉴》……”

“哦?”嬴政打断他,“读到何处?有何心得?”

“读……读到汉末群雄逐鹿……心得……心得……”朱慈烺支支吾吾,额头冒汗,显然并未深思,只是照本宣科。

嬴政心中失望更甚。乱世之中,需要的是雄主,是能重整河山的铁腕人物,而不是一个只会死读书、毫无主见的儒弱之子。

他没有再追问,只是淡淡道:“如今国事艰难,闯贼、建虏环伺城外。你身为储君,当时刻以社稷为念,勤学政务,砥砺心志,而非只知埋首故纸堆。下去吧。”

“是……儿臣告退。”朱慈烺如蒙大赦,慌忙退下。

看着朱慈烺离去的背影,嬴政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他绝不能让自己辛苦扭转的局面的成果,毁在一个不堪大用的继承人手上。或许……是时候考虑变更储君了?永王慈照、定王慈炯年纪尚小,或可雕琢?甚至……他脑海中闪过一丝更为惊世骇俗的念头——若能找到更合适的人选,未必一定要局限于自己的“儿子”……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却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

夜幕降临,嬴政在王承恩的陪同下,登上了煤山之巅。此处曾是朱由检自缢之处,如今却成了他俯瞰全局的制高点。

脚下,北京城灯火零星,大部分区域依旧被饥饿和瘟疫的阴影笼罩,但核心区域因他的铁腕统治和近期胜利,尚维持着秩序与希望。城外,东西两侧是清、顺两大军营连绵的灯火,如同两只巨兽盘踞,杀机暗藏。

“王承恩,你说,这大明江山,还能撑多久?”嬴政忽然开口,声音平静。

王承恩吓了一跳,连忙道:“皇爷洪福齐天,文韬武略,必能荡平群丑,中兴大明!”

“中兴……”嬴政咀嚼着这个词,摇了摇头,“谈何容易。内有权贵蠹虫,外有强敌环伺,更有天灾不断……朱由检……他扛不起这副重担。”

他直接用了这具身体原主的名字,语气平淡,仿佛在评价一个不相干的陌生人。王承恩听得头皮发麻,不敢接话。

“但朕,不一样。”嬴政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一种睥睨天下的自信,“朕能扫灭六国,书同文,车同轨,便能再塑乾坤!”

他的目光投向东南方向,那是大海的方向,也是郑森来的方向。

“朱纯臣府中那些关于海贸、西夷的文书,你都整理好了吗?”

“回皇爷,都已整理妥当,其中多有提及西洋诸国火器、造船之术,乃至……海外沃土万里……”王承恩小心翼翼地回答。

“很好。”嬴政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陆上之局,错综复杂,牵扯太多。或许,这浩瀚大洋,才是真正的出路所在……至少,是一条退路,也是一条汲取新血的通路。”

他心中一个模糊的、超越时代的战略构想正在形成——以北京为根基,稳住北方局势;同时,大力借助郑氏家族,发展海上力量,开拓海洋,引进西洋技术。若北方实在不可为,则效仿越王勾践,浮海远遁,以东南海岛或更远的土地为基业,凭借先进火器和海洋之利,积蓄力量,徐图再起!

这不再是困守一城的挣扎,而是放眼全球的布局!

“告诉郑森,”嬴政对王承恩吩咐道,“朕欲设‘海事局’,由他兼任提举。不仅要保障北粮北械的运输,更要着手勘探海图,招募善舟楫、通夷语之才,研究西洋舰船与火器制造!所需银钱,先从朕的内帑支取!”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09199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