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71195" ["articleid"]=> string(7) "6181421"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6章" ["content"]=> string(3655) "
晚风穿过街巷,带着秦兵甲胄上的铁锈味。苏沐摸了摸竹筒,知道这张图只是开始。秦军的巡逻规律会变,她的应对方案,也得跟着变。就像田里的水渠,总得时常疏浚,才能让水流得更顺畅些。
回到据点时,郑先生已按她的嘱咐,在药材箱里铺好了艾草。苏沐看着那些干枯的艾叶,忽然想起东门的猎犬绕着艾草走的样子,嘴角微微扬起。
规律是死的,人是活的。摸清了规律,就能让死的规矩,为活的人让路。
苏沐的案头新添了本账簿,上面用朱砂圈着十几个名字——都是新郑城里口碑最好的商户:城东的李记粮铺、西街的王铁匠、南街的张布庄,还有街角那个卖草药的陈老汉。
“这些人靠得住?”子默看着账簿,指尖点过“李记粮铺”四个字,“听说李掌柜上个月刚给秦军送过粮,会不会……”
“越是给秦军供过货,越懂得两边不得罪的道理。”苏沐翻开另一页,上面记着各商户的底细:李掌柜的儿子被秦军强征入伍,至今杳无音信;王铁匠的铺子去年被兵痞砸过,恨得牙痒痒;张布庄的女儿和据点里的一个姑娘是同窗……
她提笔在“李记粮铺”旁画了个对勾:“昨日我让阿香去买米,李掌柜多给了半斗,还问‘最近是不是有难处’,这话里的意思,还不够明白?”
正午的日头正烈,苏沐换了身粗布衣裙,提着个空篮子往城东走。李记粮铺的门板半开着,李掌柜正蹲在柜台后算账,见她进来,眼皮抬了抬:“姑娘又来买米?”
“嗯,再来十斤糙米。”苏沐把篮子递过去,指尖悄悄在柜台沿敲了三下——这是她和商户约定的暗号,代表“有货要收”。
李掌柜的笔顿了顿,接过篮子时,塞给她一张折叠的纸条。苏沐不动声色地将纸条揣进袖中,接过米袋,付了钱便转身离开。
走到僻静处,她展开纸条,上面用炭笔写着:“明日卯时,后门有新磨的面粉,带个大些的袋子来。”
这是他们约定的第二套暗号:“面粉”代指药材,“新磨的”表示是刚到的新药。
傍晚时分,子默带着两个后生,推着辆独轮车去了李记粮铺后门。李掌柜果然在那里等着,见他们来,朝里屋喊了声:“把那袋陈米搬出来,给这位小哥。”
两个伙计扛着个大麻袋出来,袋子上沾着不少米糠,子默摸了摸袋底,硬邦邦的——是用米糠伪装的药材包。
“最近风声紧,秦军查得严。”李掌柜搓着手,压低声音,“城西的王铁匠说,你们要的小铁器,他连夜打好了,藏在煤堆里,让你们后日去取。”
子默点头应下,推着独轮车往回走。麻袋在车板上轻轻晃动,发出细碎的碰撞声——是针、是刀,是据点里急缺的防身家伙。
苏沐则去了南街的张布庄。张掌柜的女儿正在柜台后绣帕子,见她进来,眼睛一亮,放下帕子就迎上来:“苏姐姐,你要的布织好了,我娘说这花色耐脏,适合干活穿。”
布庄后屋,几匹粗麻布堆在角落,布缝里藏着些细麻线——这是用来做伤口缝合线的。张掌柜的妻子从里屋出来,塞给苏沐一个小布包:“这是我攒的几副银针,听说你们那边有人懂医,或许用得上。”
苏沐捏了捏布包,指尖传来银针的凉意,眼眶微微发热:“多谢张婶。”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091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