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71180" ["articleid"]=> string(7) "6181421" ["chaptername"]=> string(8) "第31章" ["content"]=> string(3864) "
这本册子越来越厚,就像她和这些韩地百姓的联系越来越密。起初只是怕因习俗不同闹误会,如今却觉得,这些细碎的讲究里藏着的,是一方水土养出的温厚——敬门槛是敬畏家宅,递物以柄是体谅人心,连婚丧嫁娶的礼数,都藏着对生命的郑重。
“姑娘,该吃饭了。”春桃来叫她,手里端着托盘,上面摆着两碗麦饭和一碟酱菜,托盘边缘还细心地垫了片荷叶,“按您记的规矩,用托盘递饭显尊重,对吧?”
苏沐笑着点头,接过托盘时特意用了双手。灯光下,册子里的字迹被照得格外清晰,她忽然觉得,这些记录的不只是风俗,更是让不同地方的人能好好相处的桥梁。或许将来某天,这本册子会派上更大的用场——毕竟,了解彼此的心意,从来都从尊重彼此的不同开始。
三更的梆子刚敲过,苏沐提着油灯钻进后院角落的暗门,潮湿的空气里混着泥土和桐油的味道。暗门后是条仅容一人侧身的窄道,脚下的石板被磨得发亮,是前几日刚换的青石板——比原来的泥路结实多了。
“这边再凿宽半尺。”她回头对身后的老石匠比划,“得容两个人并排走,万一遇着事,也好互相掩护。”
老石匠应着,手里的凿子“笃笃”敲在岩壁上,火星溅在油灯昏黄的光晕里。这条密道原是去年躲兵灾时仓促挖的,仅够一人匍匐,如今拓建起来才发现藏着不少麻烦——左侧岩壁渗水,得用桐油混石灰糊层防水层;右侧土层松软,得加木梁支撑,不然容易塌。
“苏姑娘,这儿的石头太硬,凿不动了。”老石匠抹了把汗,指着前方一块凸起的青石,“要不绕开?”
苏沐凑过去,油灯往石缝里照了照,忽然笑了:“不用,这石缝里能穿过去。”她让老石匠先退开,自己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凿子,顺着石缝一点点敲——这石头看着硬,缝隙却比预想的深,敲了半盏茶的功夫,竟真凿出个仅容一人弯腰通过的洞口,外面连通着城外的废弃砖窑,正是她要的退路。
“再往砖窑那边拓三丈,用木板铺底,别让杂草把入口掩了。”苏沐往油灯里添了点油,火光亮了些,照亮她袖口沾着的泥灰,“对了,木梁记得刷层桐油,防蛀。”
老石匠咋舌:“姑娘这心思比绣娘还细。拓这密道到底要干啥?总不是为了躲税吧?”
“躲什么税。”苏沐用袖子擦了擦额角的汗,眼神亮得很,“往后的事谁说得准?多条路总比困死在一处强。”她想起前日在城墙上看到的兵甲反光,又补充道,“把入口伪装成柴房的柴火堆,记得留个暗记——柴堆最底下那捆柴,要让它露出三根枝桠,好认。”
拓建到后半夜,密道已能容两人并排快走,尽头的砖窑入口用破陶罐挡着,推开就是野地,风吹过能闻到麦茬的味道。苏沐站在入口往外望,远处的村庄亮着零星灯火,忽然觉得心里踏实了许多。
“收工。”她拍了拍老石匠的肩,递过去半吊钱,“明日再来把最后一段木梁钉好,这事……对谁也别说。”
老石匠揣好钱,嘿嘿笑:“放心,咱嘴严。就是这密道,拓得跟正经巷道似的,姑娘真是个会打算的。”
苏沐没接话,转身往回走,油灯的光在密道里晃出长长的影子。她摸着岩壁上新钉的木梁,心里清楚——这世道,多一条密道,就多一分活下来的底气。等天亮,谁也不会知道,柴房底下藏着这么条路,能通向城外的开阔地,像条沉默的蛇,静静等着派上用场的那天。
"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0914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