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56074" ["articleid"]=> string(7) "6177488" ["chaptername"]=> string(8) "第11章" ["content"]=> string(2530) "子边缘蹭了一下,破皮火辣辣地疼。

箱子里杂七杂八,有旧相册、父亲废弃的教案本、一些过时的票据……我耐着性子翻找着。

忽然,一个用牛皮纸包着、没有封面的厚本子引起了我的注意。

它被压在最底下,看起来有些年头了。

鬼使神差地,我把它拿了出来。

拂去封面上的灰尘,我随手翻开。

里面是母亲那熟悉的、略显潦草的字迹。

一开始几页,记录的是些日常开销,买菜、买米、水电费……琐碎而平常。

我本打算合上放回去,目光却无意间扫到了几行稍晚些的记录。

“2015年9月10日:小晚汇来5000元。

备注:她暑假打工的钱,说是给家里贴补。

这孩子还算懂事。”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

2015年,我大二暑假,在餐厅端了整整两个月的盘子,晒得黝黑,挣了六千块,给家里打了五千。

当时母亲在电话里夸我懂事,说给家里减轻了负担,我还高兴了很久。

手指有些发颤,我继续往后翻。

“2017年12月25日:小晚年终奖,转来15000元。

备注:强子想买新电脑,正好。”

“2019年6月:小晚工资涨了,每月固定给家里2000,已收半年,合计12000元。

备注:先存着,以后给强子娶媳妇用。”

“2021年2月:小晚项目奖金30000元。

备注:给她爸换了新手机,剩下存起。”

“2023年1月:小晚年终奖50000元。

备注:装修备用金。”

……一页,一页,又一页。

密密麻麻的数字,像无数根冰冷的针,刺穿我的眼球,扎进我的脑海。

十年。

从大学兼职到工作后的工资、奖金、年终奖。

每一笔我以为是“贴补”家用的钱,每一笔我以为是“孝敬”父母的心意,都被清晰地、分文不差地记录在案。

旁边还往往附带着明确的用途——“给林强买笔记本”、“存作林强结婚基金”、“家里换电视”、“装修备用”……我像个被抽空了灵魂的木偶,瘫坐在冰冷的地板上,背靠着满是灰尘的纸箱。

手指死死地抠着那本厚厚的、沉甸甸的账本,指甲几乎要嵌进牛皮纸封面里。

原来,我不是在“补贴”家用。

我是在为我那个弟弟,为我这个所谓的“"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10120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