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5) {
["chapterid"]=>
string(8) "42939480"
["articleid"]=>
string(7) "6175464"
["chaptername"]=>
string(7) "第9章"
["content"]=>
string(2640) "也要两个月。”
我冷静地陈述着事实,“至于赔偿金,厂里准备好就行。”
绝望,如同瘟疫,在人群中蔓延。
就在王厂长面如死灰,准备给省里打电话汇报这起“重大生产事故”时,我忽然又开口了。
“不过,”我敲了敲机器的外壳,“也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08所有人的目光,瞬间聚焦在我身上,像是在看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王厂长,你还记不记得,当年建厂时,从苏联拉回来的那台‘红色十月’重型车床?”
我问。
王厂长一愣,随即眼睛一亮:“记得!
你说的是堆在三号仓库里,那台早就报废的老古董?”
“它没报废,”我说,“只是没人会用,也没人能修。
它的传动轴材质,虽然比不上德国货,但经过特殊处理,勉强可以代用。
给我三天时间,再给我两个信得过的老师傅打下手,我能给‘赫拉克勒斯’,造一颗新的心脏。”
这番话,无异于天方夜谭。
用一台报废了几十年的苏联老机器,去给八十年代最顶尖的德国精密机床做核心配件?
这已经不是技术问题,这是神话。
但此刻,没人敢质疑。
王厂长当场拍板,给了我最高权限。
全厂所有资源,任我调动。
我点了李师傅,和另一个姓孙的钳工老师傅。
他们俩都是厂里技术最过硬,也是当初在那场风波里,唯一没有落井下石的人。
三号仓库的大门被打开,尘封了二十年的“红色十月”静静地矗立在黑暗中,像一头沉睡的钢铁巨兽。
接下来的三天,我几乎是焊在了三号仓库里。
白天,我带着李师傅和孙师傅,把那台老古董大卸八块,寻找可用的零件。
晚上,我一个人待在仓库里,点着一盏昏暗的白炽灯,摊开图纸,一遍遍地计算、绘图。
那是我爹留下的图纸,上面密密麻麻,全是他当年研究这台苏联机器时留下的笔记。
我仿佛能看到,二十年前,我爹也像我这样,站在这台机器前,眼里闪烁着同样的光。
那是一种,属于工程师的,最纯粹的执着。
我右边眉梢上,有一道很淡的疤。
就是小时候淘气,在三号仓库玩,不小心被这台机器的棱角划破的。
这或许就是我和这台老伙计的缘分。
09第三天下午,一枚闪烁着金属光泽,结构复杂"
["create_time"]=>
string(10) "1760966173"
}